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让“老牛奶”焕发“新青春”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通讯员芮雪
日前,围绕云南乳业如何深化进一步改革发展等问题,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了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乍甸乳业”)董事长龙江。他表示,乍甸乳业作为中国乳业的生力军,将与乳业同行一道阔步迈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秉承“用心传递健康和新鲜,缔造百年乍甸乳业”发展的愿景。同时,矢志不渝创新发展、只为全国人民喝上云贵高原的优质鲜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乍甸乳业精业70载只为一杯“健康好牛奶”,充满令人欣喜的“涨姿势”。其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个旧市国营乍甸农场”,现在,已是一家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云南本土全产业链乳制品企业,也是云南最早的牛奶生产基地,拥有个旧乍甸生态奶牛养殖场、泸西白水生态观光牧场等多个优质奶源基地,统一管理奶牛1.55万余头。同时,拥有占地50亩,年设计产能10万吨的现代化乳品生产加工基地,产品有巴氏杀菌乳、低温酸奶、学生奶、UHT系列、餐饮乳、乳饮品等12个系列100余个单品,是云南省红河州规模领先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红河州排名第一,居云南前列,全国知名。
全链发展实现自主可控
乍甸乳业始终专注于牛奶的研发与生产,在云南省内率先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集优质饲草种植、良种奶牛养殖、乳制品科研、加工、销售相辅相成的全产业链结构,实现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科研、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成为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红河州首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记者采访获悉,该公司正在全力推动棚旧牧场、天空牧场和犇牛万头牧场三大牧场建设,同时还在推进乳品生产智能化技术扩能改造项目,全面提升产业链效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此外,还依托牛奶文化建设牛奶特色旅游景点,将奶业“种养加一体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式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
工匠精神确保产品品质
“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龙江表示,为使消费者能够喝到“放心奶、营养奶、幸福奶”,公司依托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科技化上游产业建设优势,积极进行奶源布局。该公司旗下泸西白水牧场,于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成为长江以南地区首个入选的牧场。
一直以来,该公司将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稳定与提高作为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乍甸乳业建设了国际国内先进乳制品生产加工设备的现代化乳品生产基地,采用世界尖端全智能密闭直通生产模式和瑞典利乐公司先进UHT灭菌和无菌灌装工艺,从原奶到成品实现全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面通过质量管理(ISO9001)、国家乳制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10余项体系认证,以及饲料玉米、苜蓿植物生产、畜禽养殖、产品的有机认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道工序精益求精,确保产品品质。
坚持创新提升核心实力
“以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施名牌战略。乍甸乳业现有注册商标102个。”龙江对记者表示。
乍甸乳业自建“企业技术中心”,保障产品质量检测和现有工艺优化与新产品研发,连续通过云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定。与天津南开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用”的发展及科技人才培养之路,在功能性发酵乳及其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和应用成果。
“乍甸乳业每年研发储备新品10个左右。”龙江透露。据介绍,乍甸乳业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龙江表示,乍甸乳业将在2026年前,加快在建4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奶牛总存栏达3万头,年可产出优质生牛乳18万吨。在解决奶源问题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