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

春种亿棵梭梭树

作者: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阿拉善SEE企业家会员、媒体、志愿者百余人相约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共同开启“闪亮青春奔向未来”2024年一亿棵梭梭春种活动,一起守护母亲河,为黄河“几字湾”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活动现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陈君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周洲、副会长肖南,阿拉善SEE内蒙古项目中心主席、内蒙古辽宁企业商会筹备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执委周玉斌,阿拉善SEE内蒙古项目中心副主席兼秘书长、内蒙古女商会监事长于秀林,阿拉善SEE内蒙古项目中心副主席、内蒙古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包苏日娜,牧民代表、阿拉善盟左旗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书记潘多云等共同参加2024梭梭春种活动。
    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是为减少阿拉善盟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及生态退化对黄河的影响、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区域重点打造的以生态治理为主,集科研、公众环境宣教为一体,占地6500亩的生态综合体。2021年5月2日,阿拉善SEE会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公众,共同为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种下了第一棵树。
    截至2024年4月,基地累计投入资金约2616万元,以“工程固沙+生物固沙”结合的治理模式,铺设草方格沙障4035亩,栽植苗木34万穴。
    2004年,在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的蒙古包里,近百名企业家达成对于环境责任的集体共识,发起成立中国第一家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环保公益机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全国工商联团体会员单位);2014年,基于前期10年荒漠化治理的探索实践,阿拉善SEE正式发起“一亿棵梭梭”项目,联合当地政府、牧民等各方力量,致力于以10年之期,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
    周洲表示,在当地政府及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亿棵梭梭项目自2014年启动至2023年底,共募集社会资金超4亿元,总共种植了8093.87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一亿棵梭梭项目目标基本达成。同时,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一亿棵梭梭项目也正式升级,将项目区域由阿拉善地区拓展至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西北五省区的重点沙化区,计划再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将“阿拉善”经验向更广泛的区域推广,扩大整体生态效益。
    参加活动的人员按蓝天队、碧水队、黄河队、未来队4支队伍分组,各队成员互相配合,挖坑、浇水、提苗,种下梭梭、沙拐枣、沙柳、花棒等苗木,为基地增添绿色;随后,4支队伍徒步2.5公里,完成荒漠植被科普通关游戏。
    沙漠里能种活梭梭树,曾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上也能种出节水小米。5月4日上午,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孟根塔拉嘎查“节水小米项目种植地”上,种植完梭梭树的会亲们又转战到了节水小米春种农田里。小米是北方传统作物之一,但在阿拉善地区种小米并不容易。2004年,时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王石联系并引入节水小米种植。之后,节水小米在阿拉善做实验并获得成功。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累计推广节水小米2271.72公顷,参与农户759户。随着节水小米农业的推广,每亩滴灌耗水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约200立方米至300立方米)。这一可持续农业与生态治理项目,减少了地下水资源消耗,延缓了荒漠化蔓延,提高了小米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公司+订单农业形式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农户能得到140元/亩的滴灌带补贴,同时,还享受保险1000元/人的待遇。如今,农民种植节水小米的积极性很高。
    “服务并配合国家以往的防沙治沙、防治荒漠化、逆转土地退化以及帮助受危害地区农牧民精准脱贫的战略,在区域沙漠环境治理、沙漠生态保护、沙区植被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且有目共睹的贡献;同时,专业的宣传、符合地情的动员、脚踏实地的行动、知行合一的示范项目,这些都是阿拉善SEE独到的经验,在国际环保舞台都受到认可和赞赏。”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原亚太协调处处长杨有林表示,作为非营利民间团体,阿拉善SEE的努力、贡献及经验值得推广。(刘向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