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消费贷款力度 推动消费金融转型

金融机构助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作者: ■董潇

    通过支付宝绑定银行借记卡,在“12306”中国铁路APP或“飞猪”APP下单时使用支付宝快捷支付,即可享受单笔订单随机满减优惠。近日,不少金融机构表示,作为消费金融“主力军”,各家商业银行围绕购物、旅行、观影等消费需求,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促进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加大促消费力度
    近日,多家金融机构通过多方合作拓展服务范围,激发消费活力,为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实体店的生意不好做。”深圳某火锅店王老板为前期生意下滑感叹,“‘建行生活’平台的优惠力度大,活动搞得好,很能吸引消费者,趁着这次发放政府消费券的机会,我得赶紧入驻。”“入驻‘建行生活’后,我的小店迎来更多人流量,还享受建行及政府补贴优惠20余万元,带来交易额达50余万元。市场变大了,我如今的客户遍布城区内的很多地方。”商户林女士说,小店的客流量逐渐回暖,较入驻平台前增加了近三成。
    据了解,为提振民生消费,自2022年5月建设银行依托“建行生活”,在全国范围开展以“助百城万店惠千家万户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联合政府发放消费券专项活动,2023年承接210多个城市20多亿元消费券资金发放,拉动民生消费超60亿元。
    除了在产品种类上,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特色推出不同的消费金融产品,还在消费贷款额度上,竞相比拼。为了响应国家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农业银行广州分行打造“新市民个人信贷服务专区”,并上线最高额度100万元的“农行集团e贷”,贷款期限最长5年,贷款利率年化最低至3.45%(单利)。江苏银行推出的消费贷款产品“卡易贷”最低年化利率3.18%,额度最高100万元。
    某股份制银行风险部总经理称,加大消费端(需求端)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优化模型、挖掘大数据效能,有效识别消费者潜在信贷需求,通过线上贷、信用贷、长期贷、无还本续贷等多措并举,做信贷资金供给的“及时雨”。
    此外,随着企业及用户对消费贷产品认知加深,也促进了消费贷迅速扩大覆盖面。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部总经理认为,金融机构应发力行业端(供给端)信贷支持力度,还应做深做透消费品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金融服务,满足消费品研发、制造、仓储、物流、销售等全流程、多环节资金需求,通过贷款期限、产品模式、差异定价等多维手段,让消费品供给端信贷资金支持服务更便捷、更优惠。
抓住数字化推动消费金融转型
    场景单一、客群固化是长期以来制约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造成产品服务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贷款产品在结构、条件、服务等方面高度相似,缺乏差异化。专家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为银行扩大客群覆盖范围、降低获客和风控成本提供重要手段。
    北京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理事张彧通认为,一方面要不断迭代数字化的理解,其中最核心的是“人货场理念”的迁移,从细化企业分类、创新贷款产品、创设业务场景三个方面类比数字化赋能个人消费贷款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数据要素联动。做好企业贷款,数字化优势的价值在于企业和产业。即通过提升企业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更多地让企业数据和产业数据成为消费贷款可资利用的金融数据,从而实现双方数据的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建行重庆市分行依托“建行生活”平台的互联网优势,与西南地区最早的国有大型商业企业、本地零售巨头——“重庆百货”联合开展消费促销。建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称,双方积极开展系统对接,将重百近300家门店悉数上架“建行生活”,通过平台发券,门店消费的方式,将线上流量变现为线下消费量,为传统零售卖场注入互联网活力。自去年以来,双方共同策划了线上“重粉嘉年华”“618年中钜惠”“致美一个你,秋季化妆品活动”等18个惠民活动,带给市民百姓实惠,推动实体卖场销售增长,累计实现交易近10万笔,交易金额约1000万元,为市民带来优惠超200万元。
    业内专家称,数字化消费渠道的拓展推动了金融服务与线上消费的融合,有助于银行丰富消费场景,打破客群定位局限,缩短借贷与支付环节,使消费金融服务获取更安全、快速、便捷,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银行通过对客户线上数据的挖掘运用,将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到客户获取、风险评估等环节,同时借助第三方数据,能够有效解决信用白户问题,提高长尾客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以较低成本实现客群下沉,通过对不同客群特征数据的差异化分析,进一步提高产品定价、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精准度和客户需求识别、金融服务供给的及时性,推动消费金融业务降本增效。
    张彧通还表示,打破金融消费贷款产品同质化需要从精益化拆解和结构化创新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将消费贷款业务从产品设计到客户服务进行全流程拆解,在每一个业务环节持续改善,不求盲目跟随,而是通过精益化发挥自身流程的潜力,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环节不断加强,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产品特色和服务特色。后者指的是,不局限在单点创新上,而是联动产品形态、服务对象、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意识地用创新去牵引消费贷款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