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创优服务开新篇
——山东省临沂市14个县(市、区)工商联工作纪实
作者:
编者按: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工商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山东省工商联十四届三次常委会议精神和临沂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作风促进“两个健康”,凝心聚力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14个县(市、区)工商联在市联引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工商联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增强组织领导能力、经济服务能力、团结凝聚能力,在思想政治引领、优化营商环境、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实绩实效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兰山区工商联:
党旗红 商会兴 市场旺
近年来,兰山区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主题,精心打造“党旗红商会兴”品牌,积极推进基层商会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2022年,兰山区工商联在连续七年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的基础上,再获全国首届“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殊荣,义堂商会、枣园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
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擦亮“党旗红”。目前,兰山区成立1个商会党委、12个商会党总支、1个商会党支部,管理服务党员4000余名。创新“红色+”工作模式,党建工作与商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光彩事业,义堂商会“惜慧”奖学金、枣园商会“金秋助学”“阳光书屋”等成为知名公益品牌;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商会累计捐款捐物9000万元。
精准对接、融合凝聚,实现“商会兴”。兰山区现有镇街商会10个,园区商会1个,行业商会7个,涵盖会员3000余家。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工商业发展服务中心、工商联执常委、镇街和行业商会会长、工商联界政协委员等5支队伍的作用,成立“统联惠”民企服务中心,做到一对一服务,激发基层商会及会员企业活力。
创新模式、立体施策,推动“市场旺”。兰山区作为市场名城、物流之都,依托商会规范化建设,创新“红色管家”“党群服务”“党建+电商”等模式,实现线下线上相互融合。2022年,兰山区实现市场交易额2900亿元、物流总额6300亿元、网络零售额320亿元,形成了万亿级体量的商城;经营主体突破44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超过90%,税收贡献超过75%。(潘月胜汲光)
罗庄区工商联:
强化“四个抓手”构建助企体系
近年来,罗庄区工商联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精准服务为宗旨,以“四个抓手”为举措,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密切联系会员企业,精准助力民企纾困。
抓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持续优化会员结构。截至目前,罗庄区工商联共有基层商会8个,行业商会8个;会员2177名,其中团体会员16个,企业会员1840个,个人会员321个。食品企业生产商会和朱陈建材市场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日用瓷协会被评为全省“四好”商会;区工商联被评为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基层先进单位和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抓改革创新,助企纾难解困。抓住“两个健康”创新构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2+5”工作体系,“2”,是在民营经济人士之家下设“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
和“《罗联有约》会客厅”两大载体。“5”,是探索“五条路径”,为民营企业送政策、送培训、解诉求、促发展,畅通沟通渠道。
抓光彩工程,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以来,罗庄区光彩事业捐款捐物金额达6477余万元。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目前,罗庄区154家民营企业与81个村实现结对共建,实施共建项目16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9.07亿元,已到位资金28.40亿元。
抓法治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组建由专业人才组成的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名录库,配合区检察院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4件。举办《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专题讲座,联合区司法局开展企业合规专题培训走进“《罗联有约》会客厅”活动,进一步提升罗庄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张凤英)
河东区工商联:
打造“两个健康”示范县区的“河东样本”
2021年以来,临沂市河东区以获批全省首批“两个健康”创建示范县区为契机,实施“铸魂、强基、健体、赋能”四大工程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区新增经营主体1.57万户,企业5500余户,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产值314.5亿元,同比增长15.83%。全区680家工商联会员积极主动承担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慈善扶贫等社会责任,5年来累计捐款6700多万元。
实施“铸魂”工程,筑牢灵魂信仰。积极构建“党建+行业商会”管理模式,全区206家“两新”组织中获评五星级党组织27个、四星级党组织69个、三星级党组织69个。
实施“强基”工程,夯实发展根基。加强顶层设计,先后编制《河东区“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河东区“十四五”数字强区发展规划》等,为促进“两个健康”夯实政策基础。
实施“健体”工程,培育强健机体。
2021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630余件。推行律师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开展服务企业活动30余次。多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年来共帮助企业提供优惠信贷资金46.8亿元。
实施“赋能”工程,激发企业活力。组织区级领导和20家骨干企业“一对一”签约帮服,成立非公有制经济联络服务中心,全年累计协调解决事项300余件。加大企业创新激励,2021年以来,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重点企业落实财政奖励1.09亿元。加大培养推荐力度,其中17人当选为临沂市第二十届人大代表,23人当选为临沂市第十届工商联执委,64人当选为河东区第二十届人大代表,11人当选为河东区全国、省、市政协委员,105人当选为第十六届河东区政协委员。(李井熙)
郯城县工商联:
政企“话”营商 共绘“郯”发展
近年来,郯城县工商联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着力“五个聚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民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政商对话”营造沟通政企新氛围。组织政商座谈会30余次,并将企业家诉求建议列入《郯城县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工程”实施方案》。推出“书记请您喝咖啡”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聚焦“商事调解”建立矛盾化解新机制。联合县法院指导设立13家乡镇商会调解委员会、3家直属商会调解委员会。推荐10名民营企业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技术调查官。
聚焦“亲清政商”打造政企沟通新平台。制定出台《关于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配套实施办法(试行)》,在商会设立19名联络员和40个营商环境监督员,为商会企业
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建立“亲清会客厅”制度,形成“企业所需+工商联联动+部门响应”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聚焦“企业合规”构建法律服务新格局。联合相关单位出台《关于建立企业合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合规发展。选聘3名商会负责人作为民企代表加入第三方机制人才库。联合县检察院成立“民营企业检察服务工作站”,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细则》,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聚焦“光彩郯商”谱写民营企业新篇章。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系列公益活动,指导小城商会、儒商商会分别树立“暖冬行”“双拥”公益品牌,并连年开展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参与评先树优,推选“创业之星”“十佳民营企业”等先进典型40余人。(凌继娟)
兰陵县工商联:
突出“五个导向” 狠抓“四会”建设
兰陵县工商联自2018年至今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2022年还荣获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与县法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入选省工商联、省高院发布的18个典型事例。
坚持政治导向,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王传喜为全县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作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和企业家代表分别到韶山、泸州、枣庄等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团结导向,重视商会建设。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企业覆盖全县支柱行业。注重搭建优质高效服务平台,目前全县共有基层商会17个、行业商会13个,发展会员2391名。
坚持服务导向,助力企业发展。组织开展“对标先进·促进提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稳步拓展“工商联+”多元服务格局,重点深化“工商联+法院”机制,与统战部、法院联合开展“司法服务进千企、行业解纷服务年”活动,在30家商会设立商事调解工作站,聘请行业调解员60名。
坚持改革导向,勇担社会责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创新开展以“四学”促“四好”活动,《打造商会党建样板,筑牢基层思想根基》获2022“创新中国”县区
级工商联最佳案例。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190家企业与169个村庄结对共建项目292个,到位资金62.81亿元、捐款捐物2641.88万元;每年投入30余万元开展“献爱心、送温暖”走访群众等活动。
坚持保障导向,营造舆论氛围。推荐民营经济人士进入各级人大、政协组织,目前共有全国政协委员、市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政协常委(委员)57人。(孙东亮)
沂水县工商联:
以“三抓”促“三强”以服务提质效
近年来,沂水县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个健康”,以“三抓”促“三强”,以服务提质效,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抓牢政治引领强信念。成立光彩事业促进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累计投入1000万元创办公益性三众民营经济学院,邀请“名师”讲授“名课”。打造民营经济理想信念教育基地2处,强化沂蒙精神发扬传承。做好优秀企业家政治安排,推荐180余名企业家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聘任40名企业家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2021以来,沂水县共有16名企业家被分别授予全国、省、市优秀企业家,63名企业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突出贡献企业家。
抓严非公党建强“堡垒”。县工商联非公经济党委指导全县19家商会组织党建工作;选派15名红领书记、40名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抓党建、促发展。全县规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6%。
抓实服务平台强发展。设立县工商联(总商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构建服务发展长效机制。食品产业协会组织13家会员企业参加中国特种食品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赴贵州签约“鲁商入筑”合作项目;县工商联与贵阳市观山湖区、青岛市李沧区缔结友好工商联;举行“一带一路”华商及海外人才投资合作交流会,对接乌兹别克斯坦华商企业家来考察洽谈。搭建法治护企平台,开展“送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帮助制定55条“体检套餐”。1家商会调解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案例。搭建金融助企平台,全县9个产业专班共开展产业链金融辅导22次。联合农商银行推出商会会员贷产品,发放贷款1亿元。(武善倩)
沂南县工商联:
“六个平台”助力高质量发展
沂南县工商联自2015年以来连续5次获评全国工商联“五好”县级工商联;连续多次获评全省工商联系统“五好”县级工商联。
搭建思想教育平台。沂南县工商联先后举办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专题讲座10余次,累计培训人数近千人。召开全县工商联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充分发挥沂南“智圣故里、红嫂家乡”红色资源优势,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前往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现场教学20余次。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对工商联直属商会、民营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走访民营企业53家、商会25家,开展谈心谈话110余人次,及时反映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搭建政策服务平台。深入行业商会对沂南县优化营商环境的32条措施进行宣传解读。依托市工商联“为企+”平台,开展4场次“阳光雨露”惠企助企政策宣讲活动。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对接联系沂南县13家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争取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金融政策宣讲会首场在沂南举行,为参加“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持续提供金融服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建立推行《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助力民营企业规范发展。指导苏村镇成立沂南县工商联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镇街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16家,录入平台调解员52名,走访企业100余家,解答法律咨询179次,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16个。
搭建乡村振兴平台。沂南县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工农互促、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广泛动员本地商会、异地商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沂南县工商联《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度“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优秀案例榜单。2023年6月,沂南县被省工商联认定为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侯倩云)
费县工商联:
发挥“联”字优势 助力民企发展
费县工商联按照“五好”要求,立足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商会、进企业,12家乡镇(街道)商会、120余名企业家参与培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进一步锤炼民营企业家党性品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经济建设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023年提交社情民意24篇。
优化民企法律服务。推进企业合规工作,办理完成企业合规案件5件。联合县司法局开展普法进民企、民企“法治体检”等专项活动,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纠纷调解工作机制。
持续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走访全县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355家,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发展规划、困难诉求、意见建议,收集企业融资、用工、技术等方面的需求86件,建立问题台账清单并进行梳理、研判及分流。
加强惠企政策宣传。持续开展“送政策上门”“一企一策”活动,印制3000册《惠企政策汇编》,采取上门走访、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尽可能将政策发送到每一家企业,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吃透上级文件精神。
加强人才要素保障。建立县级企业家人才信息库,对归雁人才进行摸底并建档立卡。举办“人才面对面创新创业活动”培训会,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组织民企参加6场招聘会,招聘70余人,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完善企业人才结构。
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巩固拓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成果,保持98家民营企业与96个村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组织94家民营企业参与村企共建助力“百千工程”专项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家发挥“光彩精神”,2023年198家企业通过“金秋助学”专项活动捐款65万余元,助力学子圆梦大学。(杨棋)
平邑县工商联:
村企联建共书产业发展“致富经”
今年以来,平邑县工商联把推动村企联建作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抓手,积极发挥县、镇、村三级网格和商会优势力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帮助村集体和企业及时发布供需资源,打通村企间的“信息壁垒”。定期召开全县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村企联建工作调度会和现场推进会,分析研判村情企情,梳理合作项目进度情况,不断深化村企合作。目前,已促成530余家企业与565个行政村实现联建。
平邑县工商联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联合村集体实行村企联建模式,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卞桥镇商会新联会融合共建区。村集体提供土地、厂房等资源,园区企业为村集体提供就业岗位、土地入股分红等收益项目真正实现村企共赢。目前已建成木业、罐头等多个园区,可提供6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分红1200余万元,村企间的双向联动已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王伟)
蒙阴县工商联:
“四心”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蒙阴县工商联按照有平台、有活动、有典型、有氛围“四有”工作要求,从四个方面入手,努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提升服务质效,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决心。落实领导干部助企帮扶制度,对120家企业明确由36名县级领导、91个县直部门、11个乡镇街区联系帮包企业,协助企业开展项目招引、技术改造、科研平台建设。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500余人,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联合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推出惠企金融产品,已累计向130余家企业投放信贷资金1.2亿元。今年以来,已梳理确定助企服务“任务清单”31项。
优化营商环境,促使民营经济发展舒心。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解难题”活动,做好一企一策纾危解困、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共走访调研160余家民营企业。建立线上“惠企政策库”,收集惠企政策393项,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9.8万条,惠企政策兑现金额累计达9.6亿元。
营造尊商氛围,激发民营经济发展雄心。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和光彩事业。今年2月,蒙阴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实施意见》,并召开表彰大会对5名功勋企业家、5名领军企业家、10名优秀企业家进行表扬,发放奖励资金105万元。(孙昌团)
莒南县工商联:
创新机制多方位助力强信心谋发展
近年来,莒南县工商联按照“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商会发展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保障好”的标准,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先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座谈会、县“讲故事、学理论”骨干宣讲团巡回宣讲等活动13场次。
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兼职副主席(副会长)作用的工作制度》,建立副主席(副会长)联系工商联执委、相关部门单位工作制度,县工商联19名副主席、副会长分别联系服务65个相关行业的执委企业和相关行业主管单位。
优化政策宣传服务。先后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开展涉企政策培训宣讲20余场次,惠及全县700余家民营企业。积极发掘企业家典型,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
畅通政企交流渠道。通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诉求、意见建议,收集企业反映问题、意见建议79条,形成调研报告7篇。下半年,新设立县政企“亲清会客厅”1处、“亲清驿站”4处,每月定期邀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全县190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联系帮包177个村,先后实施村企共建项目113个,累计投入资金5570余万元。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22年以来累计捐款赠物金额达2700余万元。(王彦刚)
临沭县工商联:
着力抓好“四个突出”凝心聚力创“五好”
临沭县工商联现有镇街商会9个,行业商会11个,会员2875家,自2019年至今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突出政治引领导向。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诚信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相结合,通过理论宣讲、赠送书籍、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宣讲会、读书会、研讨会等专场活动20余场,累计培训1300余人。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一线党代表述职评议、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等制度,打造“党建领航”工作品牌,实现商会党建指导员和“党建入章”全覆盖,成立2个商会党建联盟,打造4家市级党建示范点。
突出社会责任担当。打造“德润临沭、服务有我”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爱心救灾、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疫情期间各商会、企业捐款捐物达2000余万元。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联建项目195个,投资总额达27.38亿元,带动集体增收2905余万元,为农民增收1.09亿元,临沭县被省工商联认定为“万企兴万村典型县”。
突出构建亲清关系。组织“企业家早餐会”7次,由县领导“做东”,参与企业家56人,为企业解决问题42个。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召开座谈会,聘请30位企业家为营商环境监督员。加强与县人社局、县总工会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培育“和谐同行”企业24家。(顾晓昆)
高新区工商联:
勠力同心求突破 强基固本助发展
今年以来,高新区工商联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发挥优势、凝心聚力,为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组织民营企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和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建由17名区级领导组成的“攻坚队”和184名科级干部组成的“尖刀班”对区内64家骨干企业、243家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
履行第一责任。组织召开企业家恳谈会,现场答疑解惑,切实帮助企业破除发展障碍。组织有关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
坚持“同心智荟”推动创新创造。组织工商联企业参加“齐鲁企业家大讲堂”、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申报等培训活动。
助力共同富裕。组织村居企业到兰山区、费县等地学习商会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召开中华职教社校企合作对接会,强化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等5所职业院校与山东巴比熊食品有限公司等12个校企合伙人需求对接、专业对接和人才培养,以“职教助企、职教兴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积极对接省市台港澳办,参与组织“亲望亲好‘沂’起共赢”临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推介会,邀请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等商协会到高新区参观考察。
以“业”相吸,推动“以商招商”见实效。组织异地商会参加临商大会,进一步拓展与异地商会在产业项目、孵化项目、人才项目等领域合作。(徐猛龙)
沂河新区工商联:
民营企业勇担当 “两个健康”谱新章
今年9月份,沂河新区工商联(总商会)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54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组成的临沂沂河新区工商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沂河新区充分发挥好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有机统一优势,齐心协力推动沂河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沂河新区翔宇集团打造的“党建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馆”成为山东省首个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年轻一代企业家万余人参观学习。沂河新区工商联引导翔宇党企馆继续完善内容体系,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组织民营企业、商协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将沂河新区34个示范村、整治村与民营企业结对共建;加大涉
农企业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依托的“合作社+基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解决产销难问题,为促进共同富裕加油助力。
积极引导有回乡发展意愿的临沂籍企业家返乡参与“临沂首届临商大会”“万企兴万村”“回报家乡”等活动,推选省级优秀乡镇技术人员1人,齐鲁乡村之星3人,沂蒙乡村之星7人。
扎实推进四雁振兴贷、齐鲁富民贷,发放各类涉农贷款2亿余元。落实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选派乡村振兴特派员193人,达成乡村振兴合伙项目10余个。“归雁”人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博士孙宝腾教授创建了全省唯一一家专业发展藏红花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藏红花种植实现产业化发展,农户亩均收入达到8000元。(李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