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已成全球共识 各大公司频发ESG报告
企业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宋寒业
刚刚举行的进博会,聚集了国际国内消费趋势及科技前沿。在进博会上乃至近一时期以来,可持续发展都是产业和企业不变的话题。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进博会上的可持续发展
进博会上,多家企业介绍了在ESG方面的实践成果以及未来发展举措。
记者了解到,益海嘉里金龙鱼践行社会责任及履行ESG方面的生动实践引人关注。目前,益海嘉里金龙鱼将ESG理念贯穿在生产、建设和经营的全过程中。益海嘉里金龙鱼可持续发展总监崔新宇称,借助技术创新,在粮食行业率先实现了水稻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绿色精准适度加工,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废水排放和碳排放。持续推动光伏、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可燃废气的综合利用,打造绿色工厂。
先正达集团今年围绕“加速全球农业可持续创新”主题,设置三大展区,集中展示其一系列最新的种业创新品种、植物保护技术、土壤健康方案、绿色溯源农产品以及进口特色作物产品。中国市场为先正达集团在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广阔平台和澎湃动力,先正达集团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贡献先正达智慧。
在进博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全球乳业合作论坛上,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表示,未来将推动上游牧场减碳100万吨,改善100万亩土壤健康,2030年前全面转型绿色工厂。伴随着全球化布局,蒙牛持续推动GREEN可持续发展战略及205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落地,通过15项议题、28项行动,开启引领全产业链六大环节迈向碳中和进程。
关于如何平衡ESG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卢敏放表示,把ESG作为推动生意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更环保的工艺既实现了节能减排,也能满足消费者对更健康产品的追求,赢得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金融街论坛再提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践行ESG理念金融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中,多位专家从金融角度再次谈论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表示,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及治理效能等核心内容与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引入ESG标准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治理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围绕“双碳”战略与现代产业建设的关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双碳”战略是当前推进可持续发展(ESG)重要的抓手,金融支持“双碳”战略使命重大、义不容辞,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ESG投资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资本关注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在ESG评级等议题上仍存在分歧。”有业界人士建议,我国要围绕绿色、低碳、ESG、金融科技等领域,搭建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第三方机构、政策部门和学术机构的交流互动平台,寻找生态、社会和企业实现绿色、低碳成长之道,推动ESG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交易所作为连接投资者和企业的桥梁,正积极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的建设,搭建“双碳”管理的公共平台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以更好的服务ESG服务生态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副所长雷曜表示,应兼收并蓄,做好中国版可持续披露准则的研究工作。中国版可持续披露准则应该与国际标准积极趋同,这样有助于降低跨国经营投资的制度成本,有效应对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但“趋同不等于等同”,中国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应彰显中国特色,服从中国法律的有关要求。
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强调,金融支持“双碳”使命重大。“双碳”领域的竞争,主要靠创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出现,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特别是长期资本的投入。因此,金融界要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助力“双碳”战略的重中之重。
参会嘉宾还建议,要加强ESG生态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ESG研究机构、评级机构、数据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力量,不断推动ESG信息披露效力的提升。
上市公司ESG现状
实际上,在今年服贸会期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报告研究样本为489家上市公司,其中,上交所上市企业324家,占比66.26%;深交所上市企业165家,占比33.7%。报告通过筛选制造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等十大重点行业,从行业趋势、发展现状、发展特点等方面,对各重点行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维度的重点议题进行提炼。
报告指出,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现状包括四方面:一是中国上市公司ESG整体评价得分较低,获评A级企业仅占比11.86%;二是环境维度ESG实践表现及披露水平较差,80%企业处于中游及下游水平;三是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各行业差异显著。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金融业是ESG风险多发的行业,制造业ESG风险主要侧重公司治理、环境合规等问题,金融业ESG风险主要涉及产品、商业道德等问题;四是国有上市公司ESG发展总体领先,深度服务和嵌入国家战略。
在ESG研究发现方面,报告指出,当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日趋严格,监管政策持续完善;ESG发展理念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ESG实践仍需强化;ESG评价有效促进公司加强ESG管理,ESG短板亟待补齐;政策持续推动ESG投资市场稳健发展,可持续发展导向明显等。
北京大学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绿色发展不仅要求环境绿色还应包括高质量发展,注重资源分配效率。企业要践行“双碳”目标,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看谁发展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