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工商联:“三个全覆盖”建强乡镇商会

作者: ■本报记者张华钰

    乡镇商会是新时期加强工商联基层工作力量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延伸的有力臂膀。
    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工商联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堵点,以郊区为试点,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乡镇商会改革发展与实践创新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个县区的乡镇商会成立、商会党组织建立和商会注册登记“三个全覆盖”,让商会组织真正“强”了起来,给全市民营企业抱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发展 打开乡镇商会改革新思路
    阳泉郊区地处山西省东部,国土面积561平方公里,下辖6个乡镇,属城乡融合型县区。目前全区14091个经营主体中,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13992个,占比99.3%。其中民营企业3935户,但规上企业仅64家,民营经济整体呈现小、弱、散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实力薄弱。
    对此,阳泉市工商联提出,以乡镇商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破解郊区民营经济发展短板的实践路径。
    阳泉市工商联分析指出,建设乡镇商会是促进“两个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主动适应市场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全国“五好”标杆的必由之路。规范建设乡镇商会,能够有效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覆盖,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能够有力纾解民营经济面临的市场阻塞、融资困难、竞争力减弱等困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充分助推落实上级“一揽子”惠企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带动群众就业致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阳泉市郊区工商联在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的基础上,2022年被评为首批全国“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成为全国208家、全省5家、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乡镇商会规范建设,也成为阳泉市巩固和拓展全国“五好”标杆工商联的成果,带动标杆创建向基层、向乡村延伸的必经之路。
试点先行 探索乡镇商会改革新路径
    按照“加强引导、试点先行,总体推进,全域覆盖”的原则,从2022年开始,阳泉市工商联、阳泉市郊区工商联全面启动乡镇商会改革发展工作,力争“一年稳起步,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
    在具体推进中,提出“十步走”工作法贯穿全程:谋定而动,试点先行;做足底功,提供范本;高位推动,整体推进;摸清家底,展开调研;拟定班子,多方商榷;现场观摩,以点带面;下沉一线,督导不断;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党的组织,同步组建;登记注册,全程帮办。
    其中,下大力夯实商会班子建设、商会党组织建设和商会注册,是整项工作的三个关键性节点。
    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实现乡镇商会全覆盖。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把选好乡镇商会班子尤其是会长、秘书长和监事长“三长”,作为商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乡镇商会组织全覆盖。按照“性别不限、籍贯不限、年龄不限、不设门槛”的“三不限一不设”原则,选拔各个乡镇商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特别注重商会会长的选拔,优先选取有本事、肯干事的“硬人”当会长。当前,6个乡镇的商会会长中,既有年轻有为的女企业家,又有在发达地区商会工作经验的外地企业家,也有一直耕耘家乡热土的本土资深老企业家。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均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广泛性,所从事行业涵盖了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此外,市、区两级工商联还帮助商会订立了十几项规章制度,帮助商会搭建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有场所、有会牌、有设施、有制度、有人员的“五有”标准,全力打造“会员之家”。
    以政治引领为导向,打造商会健康发展的“红色引擎”,实现商会党组织全覆盖。党建引领是商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阳泉市工商联、郊区工商联要求各乡镇商会在筹备成立的同时,必须同步筹备成立商会党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各乡镇按照严格的组织流程,报请区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批准。当前,6个乡镇商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76名。依据各乡镇实际,其中有4个乡镇商会党组织负责人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2个乡镇商会党组织负责人分别由商会会长、会员兼任。商会党组织的全覆盖,为党建与会建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奠定了组织基础。
    以规范运行为目标,构建商会运行的常态长效机制,实现商会注册全覆盖。此前,郊区工商联组建的一些乡镇分会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极大限制了工作的开展。为此,阳泉市工商联、郊区工商联把商会注册工作作为硬任务和重要节点来抓,以注册倒逼商会规范建设。为解决各乡镇商会首次网上注册操作无从下手的难题,区工商联发挥经验优势,组成专门服务队亲自操作,深入各乡镇进行帮办,有效化解了网上登记操作难的困扰,大大缩短了登记注册的时间。在工商联的帮办下,6个乡镇商会相继完成了众多繁难复杂的操作环节,网上登记注册全部成功,实现了商会注册全覆盖,打通了商会工作走向规范化、常态化最重要的一环。
全区覆盖 做出乡镇商会改革新实效
    通过持续有力的工作推进,当前阳泉市郊区全部6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商会。今年9月,阳泉市召开“乡镇商会工作观摩汇报暨考核会”,乡镇商会迎来首次“期末考试”。在这次“大考”中,乡镇商会作为郊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抓手作用充分体现。
    党对民营经济的政治引领进一步增强。得益于党组织同步覆盖,乡镇商会成立后,通过及时组织会员企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先后开展与新任班子任前谈话28人次、培训6次等工作,确保了6个乡镇商会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党对民营企业的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强化。
    “全覆盖”提升了民营经济的市场地位。通过商会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打通了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民营企业对内有了协调机制,对外有了话语平台,站在了更高的市场层级。工商联及时整合法律、金融等原有服务平台,指导荫营、李家庄、旧街3个乡镇商会的8家民营企业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签订各类合作意向书24份;指导平坦、河底、西南舁3个乡镇商会分别对6家民营企业在企业维权、经营纠纷等方面积极介入协调,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
    促进形成外引内育集群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乡镇商会充分发挥“人脉广、朋友多”的优势,同南方、沿海等发达地区企业广泛建立联系,为会员企业外向发展、融入市场提供了极大帮助。现已邀请26家外地商会企业负责人召开外商座谈会,收集招商引资各类信息70余条;在谈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有5个,进一步实现以商招商,促进经营主体倍增。
    商会集群效应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乡镇的民营企业之间,通过商会进一步整合优势,形成集群,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乡镇商会成立后,先后有贤亨耐火、林里耐火、锦丰泰和农业、中讯通网络科技等19家会员企业,分别与三都、林里、测石、郊山等23个村签订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协议,为农村经济振兴突破带来了强大驱动力。
    一年来,阳泉市工商联锚定乡镇商会规范建设主题,在郊区先行先试,通过“三个全覆盖”,有力夯实了基层工商联工作基础。6个乡镇商会搭桥梁建纽带,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集群平台功能和政企沟通助手作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阳泉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总结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推动全市乡镇(街道)商会建设向更大空间发展,推动全市商会改革发展与实践创新进一步走深走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