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
作者:
■王宸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2023年第三季度环境执法和应急工作总体情况。其中,重点开展了“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行动,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35件。公开信息显示,仅今年以来,全国就有多省公布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样,足见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据了解,这些机构具体的操作花样很多,有些是取样造假,有些是直接修改数据,有些是通过添加剂等方法实现数据达标,“包合格”成了“潜规则”。有业内人士坦言,企业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先付少量定金,监测完出报告,看到合格才结尾款,看到不合格就“付费”请第三方检测机构给“调合格”,不然就换一家检测机构。
第三方机构参与监测,是在环保系统监测机构之外增加的社会化监测力量,有利于强化监测公正性,但如今的乱象反映出,若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企业“合谋”,又会产生更多的隐患。如果这些乱象持续下去,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已被列入生态环境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笔者认为,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日常监管,运用复测、异地抽查等方式堵住造假漏洞,对环保数据造假“零容忍”,只要发现造假,就取消环保监测资质。其次,相关部门要增强对生产企业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识,全面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按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最后,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环保意识,不要在违规排放上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以“钻空子”“造假”等方法达标,要提升自身科技水平,规范、高效使用环保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