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迈向智能化制造
作者:
■余杨
成立于1989年的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从建厂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作坊式生产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局部机械化,再到引进全球顶尖装备,经过34年的深耕,如今已初步完成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
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线
重庆是中国传统工业城市,也是工业强市中的内陆城市代表。
正是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心集团吸纳了数百名兵工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于1998年设立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升级为市级技术中心,2015年升级成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主要承担公司原材料的研发、产品的研发、智能设备研发及信息化平台的开发等,目前,公司研发的新型防火材料,环保型发泡胶,智能门系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美心集团工业设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在自动化设备、智能门等领域有着深度的合作,成功开发MES系统并应用到生产线上;与西南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合作成功研发环保型发泡胶并应用到产品上;与重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发明了新型全自动闭门器并成功应用到产品上,赢得市场认可。
工业设计中心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中坚力量。在技术中心的潜心研发过程中,美心集团制造厂生产线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率达90%,自主化的设备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及多品种共线加工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装备的保证。
柔性化生产之于美心智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中心的工程师研发的门扇柔性化产线可以让三种不同结构的门扇产品,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随时进行自动切换。无极转换柔性生产线设计制作:原有门扇生产线只能对一种或几种厚度规格门扇进行生产,改造提档后可满足门扇厚度30mm-80mm范围内任意厚度规格生产。
门扇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热压,原来20层热压限位转换时采用人工对20层限位块进行一层一层的更换,现通过智能化改造,增加了限位自动转换装置,操作人员在只需要按动操作按钮就可以完成所有限位块的自动转换。
这些智能化、柔性化改造,让美心门生产线实现“七十二变”。自主研发自造的设备还吸引了印度某制造企业和浙江门业制造企业的浓厚兴趣,多家参观美心生产线后,产生了计划从美心集团购买生产线的想法。
突破5G的实践运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美心技术中心研发团队,钻研技术难题、攻克技术瓶颈,突破5G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实践运用。
美心集团加大5G智能设备投入,技术团队日夜奋战120天,美心门5G自循环智能化生产线应运而生。门扇、门框加工设备全流程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通过大数据传输,实时将产量、质量、能耗、生产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并与订单、物流等一站打通,实现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共通互联,让产销流程全周期缩短60%。
得益于工业设计中心多年来坚持不懈抓牢软硬结合,自主装备制造赋能生产制造,为美心集团在建材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智能提升成为民企排头兵
美心团旗下美心蒙迪门业、美心贝斯特、五州门业开发有限公司均获得2022年度重庆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殊荣。
在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评选中,重庆美心集团总裁夏勉获选。
夏勉表示,过去34年美心公司扎根制造业领域,通过深耕经营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这次获奖更是对美心的巨大肯定,我们备受鼓舞。今天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数字化日新月异,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变化,美心将数字技术不断投入公司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作为最重要的抓手,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业话语权。“美心生于重庆,热爱重庆,将一如既往为‘重庆制造’‘好产品重庆造’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为扩大产能,继续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美心集团在重庆巴南区占地370多亩的美心智能门业生产基地正加紧建设。
今年6月,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重庆美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努力在立足门窗细分领域的同时,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驱动的华丽“转身”。同时,持续强化自身创新研发能力围绕消费市场需求及行业生态切入更多家居产品的新领域、新赛道,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智能化制造升级,引领绿色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