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蒙大地汇聚兴村事业磅礴力量

云南昭通340个企业与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 兴村项目574个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通讯员王培敏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云南省昭通市、县两级快速响应,高位推动、多措并举,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思想引领、示范带动、狠抓落实,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乡村建设、光彩事业七个方面制定具体框架,绘制工作蓝图,强化产业振兴,取得促进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村集团发展的显著成效。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扎根乌蒙大地,切实结合发展实际,昭通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深化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昭通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胡建普表示,今年将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找准帮与兴、企与村、义与利的结合点,坚持村企优势互补,搭建村企对接平台,把更多民营企业动员到乡村振兴主战场,让“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旗帜飘扬乌蒙大地。
    目前,昭通市参与“万企兴万村”的企业、商会有340个,兴村项目574个,结对帮扶村377个,经营类项目174个,累计投入资金20.64亿元。
    以特色产业兴农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昭通市构建“万企兴万村”行动体系实施方案指引下,昭通市以抓特色产业为引擎,以产业振兴为重点,逐步构建形成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的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六大高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整村推进的昭通样本。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企业自身成长与‘三农’发展紧密结合,探路子、造模式,在时代发展中找准方向,发挥优势,培育富民产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11个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发动农户种植、采收和销售竹笋,带动永善县11个乡镇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方竹笋30余万亩、小米椒3000余亩,户均年增收6000元。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收购当地农户竹笋、花生和小米椒等农产品,辐射永善、大关、盐津、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强化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万余群众从事种植、采摘,户均年增收入近5万元。
    同时,该公司累计招用新产业工人4000余人,累计发放工资超7000万元,近两年稳定员工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同时,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与52个村签订村级集体经济合作协议,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已兑现村集体收益金460万元,进一步促进竹笋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在兴村过程中,昭通市突出村企共建聚合力,蹚出共同富裕路。
    2013年成立的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立足上高桥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加工牛肉制品,通过“支部+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促使当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如今,该公司已建设养殖示范基地3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人工种草5000余亩,新建满负荷生产可达1000吨的牛肉加工生产线,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带动上高桥乡1160户农户加入琦鑫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社员覆盖周边村组及周边乡镇。目前,肉牛存栏3560余头,出栏1180头,年生产加工肉制品200余吨,产值近200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以项目带动发展
挖掘村企振兴潜力
    云南理世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加工型马铃薯原料基地建设和推广种植作为“第一车间”来打造。记者了解到,在鲁甸县、昭通昭阳区等地,该公司建成优质加工型马铃薯原料供应种植6000亩、优质马铃薯大春种植基地3万余亩,种植涉及合作社10个,辐射带动种植农户近1.5万余户,新增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低于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可达每亩800元以上,为地方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理世力量。
    “靠山吃山”,走农旅融合促民增收路,如今已成为昭阳区洒渔镇的发展秘诀。
    昭通市名樱庄园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出3A级名樱庄园景区,不仅成为昭通乡村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同时这一项目帮助当地立足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农旅融合发展路子。仅今年樱花季就吸引40余万人前来游玩,实现公司旅游总收入约500万元,带动200多人就业、100多人创业,间接带动洒渔、乐居周边群众1000多人增加收入约2000万元。
以公益慈善之力
提升村企振兴温度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昭通部分参与村企结对帮扶的民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通过捐款捐物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据介绍,昭通市温州商会捐赠1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昭通市文创商会举办联谊会,组织企业义卖拍卖,所得金额捐赠光彩会。
    此外,鲁甸鲜意浓公司为挂联村箐脚村建设图书馆,并捐赠书籍,捐款1.4万元改善箐脚村村委会办公环境。
    昭通市工商联、光彩会组织企业持续开展“大山同馨—孤女成长光彩相伴”行动。今年上半年共资助90人,投入光彩专项资金9.9万元。
    昭通市福建商会捐赠1万元树苗,助力苏甲乡绿美行动。
    据悉,近年来昭通市民企向昭通市工商联定点帮扶点共计投入41.08万元,帮扶13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昭通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公益捐赠类项目400个,捐款捐物总额达2780余万元。
以典型示范引领
打造村企振兴品牌
    昭通市11个县(市、区)各确立2个以上兴村示范点,共打造40个兴村示范点。昭通市利用产业、金融等20余项帮扶政策,坚定民营企业兴村信心,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积极帮助支持示范点建设。
    昭通市挑选永善县明子村、鲁甸县马鹿沟村、威信县顺河村等9个实验项目作为村企共建示范点,总结“万企兴万村”行动成功经验并进行推广,增强民营企业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昭通市工商联今年开创了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新局面,组织当地、驻外15家商会挂钩帮扶37个村,将民营企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帮扶村发展优势。同时,积极搭建东西部协作平台,助推“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筑巢引凤、牵线搭桥等服务工作。
    期间,昭通市工商联加强与上海市普陀区、松江区、闵行区工商联的互访交流,签订友好工商联(商会)协议书。通过东西部协作,昭通市新增引进30家民营企业结对30个村,共投入帮扶资金467万元、消费帮扶500余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147人、帮扶发展产业8个。新增引导落地上海民营企业24家,投资2.6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86万人。
    同时,昭通市工商联积极搭建企业金融支持平台。今年,昭通市工商联、市光彩会与中国农业银行昭通分行等签订“工商联+光彩会+金融机构”服务平台,为有合理贷款需求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2023年共计投放三农个人贷款61510笔,金额38.36亿元。
(图)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设置竹笋收购点,收购当地群众采摘的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