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茶叶沦为过度包装重灾区

作者: ■杨玉龙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目前市面上茶叶礼盒过度包装现象,报道指出,市面上“茶叶2两、包装2斤”现象多见,不少茶叶厂商特别注重在茶叶包装材质等上做文章,不少茶叶店用价格不菲的实木、陶罐礼品包装,把普通的散装茶“打扮”成高档礼品。这让茶叶过度包装问题引起关注。
    以广州市为例,据悉,数家茶叶专卖店多数茶叶礼盒售价在300元以上,有的甚至上千元,同时,茶叶和茶具也常“捆绑式”销售。近期,中消协组织专业调查人员,针对主流电商平台茶叶等各商品品类进行了过度包装问题搜索,其中茶叶过度包装问题比例为11.2%。此种现象无疑值得警惕。
    过度包装的危害性众所周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这些包装废弃物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讲,重“颜值”超过重品质,华而不实扭曲茶市发展。尤其是,不少包装精美的茶叶礼盒,被人当作送礼佳品,一些茶商特意把包装做得极为精致,里三层外三层显得很珍贵,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社会风气。
    不能放任茶叶沦为过度包装重灾区。借助标准体系的实施,完善对市场的治理,很有必要。在2022年9月,国务院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聚焦月饼、粽子、茶叶、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重点商品,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体系。而这也正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对市场中的过度包装现象切实加大治理力度。
    对过度包装的更须加大依法处罚力度。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生产经营者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说,唯有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者的处罚,才能真正推动正本清源。
    同时,也应加大对相关知识的普及。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虽然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66%的消费者不知道商品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92.2%的消费者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于此,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科普,更需要加强消费引导,引导消费者尽量购买和选用资源节约型产品。
    综合而言,过度包装无益,须坚决抵制。尤其企业自身当认识到,虽然品牌塑造离不开包装,但如果茶企一味追求繁复精美的包装,不仅有悖茶文化内涵和市场发展趋势,还可能有损企业形象,不利于健康发展,对过度包装理当摒弃。此外,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加强社会层面的警示教育,杜绝“节日腐败”等,也须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