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车内无人”试点在京开放
作者:
■龚梦泽
就“车内无人”而言,北京已经跨过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两道重要关卡,并正式进入商业化试点的新阶段。
日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正式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基于《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试行)》修订版,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即可在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谈及北京市率先开放“车内无人”的商业化试点,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智能网联汽车从路测应用走向常态化运营,并从有安全员的状态转变为完全无人化真正上路,推动了无人驾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加快了自动驾驶企业商业化步伐。“如果一直拿不掉安全员,相当于司机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的。纯无人的实现直接节省了司机的成本,有利于Robotaxi的商业落地。”
“前期测试为‘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阶段打下坚实基础,也提供了丰富的载人示范应用经验。”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宏伟表示,商业化试点新阶段将围绕乘客车内安全风险、交通环境风险、自动驾驶功能风险三方面进行专业论证和实车评估,更加注重对自动驾驶企业服务能力的考核。
今年3月份,北京启动“车内无人”载人示范应用,此前按自动驾驶测试法规要求必须“驻守”主副驾的安全员退居二线,“真”无人驾驶出租车进入公众视野。近日,在百度ApolloPark站点处,乘客等到了一辆接单的“萝卜快跑”全无人车辆,车型为百度Apollo与极狐定制化开发的前装量产车型。待车辆停稳后,乘客在车门旁的触控屏幕上输入了手机号后4位,完成身份验证后解锁开门。
据了解,在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划定区域内,萝卜快跑共投入10辆全无人自动驾驶车,用于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