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回暖

专家认为:机构需从净值化管理、投研能力、产品设计等方面发力

作者: ■董潇

    “一季度债券市场平稳,一部分资金从存款回到稳健型理财。”多家银行理财经理称,债券市场仍是稳健的投资市场,风险较低,虽然经历了去年“破净潮”“赎回潮”,但基本能有一个快速修复过程。
    券商研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银行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增至26.2万亿元,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继续增长4000亿元至26.6万亿元。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持续上涨
    “现在如果能保证一定收益的理财,还得靠抢。”“好多之前买理财的客户,在波动的时间段内,撤出了债券市场,资金流入储蓄存款,但波动过去后,又陆续回到这个债券市场,购买理财产品了。”这是在与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咨询购买理财后的反馈。
    光大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称,经历了去年债市剧烈调整造成的净值回撤已基本修复。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分别为1.79%、2.32%,环比分别上涨1.24个百分点、1.59个百分点。
    华西证券客户经理赵先生称,理财产品回暖与银行降息有直接关系。前不久,各家银行发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公告,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有银行下调幅度高达30个基点。其中,中长期存款年利率下调幅度最大。
    赵经理称,目前存款产品,做到3%以上,必须要买三年定期存款,但如果是理财产品,基本上一年期就可以做到3%以上的收益。
    华西证券相关人士称,从居民存款下降与存款利率正相关的关系看,投资者已经逐渐对市场反应敏感,并有了基本投资概念与经验,存款“搬家“也恰恰意味着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
    理财产品业绩回暖同时,业绩也出现分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业绩较为稳健的固收类产品认购率较高。
    某银行零售部经理称,根据理财新规要求,存款产品逐步减少,原来的理财产品都变为现在所谓的投资理财,从理财到投资理财,增加了两个字,意味着收益与风险并存,也意味着居民逐步接受了市场上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投资理念。这个变化就导致了保本保息这个概念逐渐淡化,而老百姓实际上对于这个概念转变接受度并不高,所以可以明确保本保息的存款性产品还是趋之若鹜。
    不久前投资理财类金融产品出现了部分亏损情况,加剧了老百姓对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国债的需求。风险厌恶情绪加剧情况下,居民还是会选择更稳健的产品。专家表示,对于“投资理财”概念的接受,还需要有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
    机构应加大投研力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业内专家称,对理财机构而言,加强理财产品收益的关键,应强化净值波动管理,加大投研力度并围绕客户需求创新特色产品服务。
    普益标准研报认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投研能力依然是理财机构的软肋。理财机构应该构建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研究体系,研究层面应包括宏观、行业、战略、大类资产市场等,便于大类资产配置业务的开展;此外理财机构应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投资业绩转化,逐步建立起多市场、多策略、多资产品种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最后,理财机构应对投资组合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投资业绩可追溯。
    光大银行某支行长称,整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面临同质化竞争。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持续增长,也对理财公司推进精细化运营和管理,大力提升投研能力,不断迭代投资策略,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以及净值波动管理,强化与投资者沟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避免居民将现金资产转回到最基础的储蓄存款,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应进一步优化,让居民获取合理收益的资产选项。
    工银瑞信相关负责人称,产品方面,积极探索固收+模式的净值化产品,通过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的有机结合,在产品设计层面建立收益进一步提升的有效机制;同时,加强投资和研究能力提升,在发挥银行理财产品强大的固收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补充对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研究和投资力量,从操作端实现对收益的提升。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理财产品收益和规模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对行业发展的极大促进。
    此外,增强金融科技能力,积极围绕金融科技开展理财业务。普益标准研究员称,通过金融科技与理财业务的结合,可以帮助理财机构应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难点,挖掘出理财机构发展的新模式。理财机构可以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支撑下,拓宽理财产品线上业务、完善风控模型、优化投资组合等。例如,工银理财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功能,先后建成投产“一体两翼”销售系统、新一代注册登记系统、全面风险合规管理等一系列精品项目,筑牢生产运维与网络及信息安全屏障,初步搭建了数据管理、数据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光大银行支行客户经理建议,可以将资产配置分成几部分,一部分做稳健型理财,保留一部分进攻型资产做基金产品,再用一般性存款做基础打底资产。
    未来,理财公司高质量发展以及竞争的核心将是优化产品设计、加强与客户的陪伴体验,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理财产品才能持续扩大产品规模。
    图片来源:普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