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资本力量 赋能专精特新

青岛市专精特新赛道企业对标提升活动走进北京

作者: ■本报记者路敦海
    
    5月17日,聚焦专精特新赛道企业培育服务和能力提升,青岛市专精特新赛道企业对标提升活动在北京启动,同步开展青岛市新兴产业招商推介会,来自青岛的3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活动。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杰在致辞中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激发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青岛有着专精特新企业生长的土壤和庞大的后备力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过去两年,青岛有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18起融资。现在是投资青岛、投资青岛专精特新企业的黄金时机,欢迎各位投资人来青岛投资,共享机遇,共赢发展,共创未来。
    位于青岛中心城区的市南区,营商环境一流、人才技术雄厚,众多企业集团总部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集聚。活动中,青岛市市南区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刘树国做产业招商推介,诚挚欢迎各地企业和投资人到青岛实地考察产业发展环境,拓展业务交流与合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青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智能制造装备作为十大新兴产业链,是推动青岛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现场,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部部长王寰发布《青岛市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发展研究暨招商报告》。报告指出,在新兴产业链发展方面,聚力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产业链突破产业新赛道,努力推动十大新兴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聚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产业链打造产业新名片。
    今年,青岛提出聚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发展、新经济高成长企业快速崛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领军标杆企业倍增壮大”四条培育赛道。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2023年青岛市重点赛道企业对标提升系列活动的第三站放在北京,把对标提升活动延伸至京津冀经济圈,将对标提升的主体聚焦在专精特新企业,旨在通过借力资本市场东风,赋能青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未来三天,活动将继续在北京组织开展融资项目路演、行业专家座谈、上市融资渠道辅导等对标提升活动。在此期间,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将走进北交所、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园及小米集团等头部企业观摩交流,掌握最新资本市场动态,对接资本市场资源,畅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化。
    下一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担当作为、拼搏实干,用实绩实效冲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赋能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逐步构建全门类政策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资源配置的专精特新服务体系,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全面营造关心企业、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