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支线航空航线网络日益完善,运行品质持续提升,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支线航线旅客运输量已经由2015年的4859万人次增长到近年的8369万人次,年均增速9.5%。”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支线航空发展峰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吕尔学表示,要打造高效、便捷、优质的“干支通,全网联”运输服务网络。
支线航空是指短距离、中小城市之间的非主干航线,使用的飞机一般是30座位至100座位的小型客机,飞行距离在600公里到1200公里。支线航空是航空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线的有力补充,对提升航空网络和综合交通的通达性、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干支通,全网联”运输网络需要各方合力推进。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程航班研究所所长李桂进呼吁,在政府引导下,航司、机场、飞机制造商、在线旅游机构和地面服务机构一起努力,把民航“局域网”变成高效连通的“互联网”。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把基本航空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为边远地区支线机场铺设可持续发展轨道。
“当前,全球支线航空正在发展,未来潜力巨大。推动我国支线航空发展,是民航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机遇。”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贺东风表示,国产ARJ21支线客机目前已累计交付101架,安全运行超过20万小时,载客655万人次。4月18日,ARJ21首次投入海外运营,这是我国喷气客机首次走出国门,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干支通,全网联”运输网络需要形成一批规模化运营的航空公司。目前245架支线飞机由12家航司分别运营,多数航司支线机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没有成本优势和网络优势。对此李桂进建议,按照自愿协商原则,将分散在不同航司的支线飞机整合到4家至5家专门经营支线飞机的航司运营,形成规模效应,保持适度竞争,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兼顾基本航空服务,为条件成熟时引入CPA(运力购买协议)模式奠定市场基础。
为推动中转便利化服务进程,民航局运输司发布了“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和“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通程平台”满足运行、监管、数据统计、信息公开等多方需求,帮助有意向开展通程航班合作的单位提供签约平台。“中转平台”具有中转旅客自动识别、行程信息查询、行李状态查询等功能,满足中转旅客需求。(崔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