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三个关系” 落实好“青蓝接力”

成都为青年蓉商引路搭台服务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通讯员苏显中

    近年来,成都市工商联注重把握“三个关系”,实施“青蓝接力”,着力为青年蓉商引好路、搭好台、服好务。
    政治引领定航向
把握“守正和创新”
    高位布局定调。推动成立以80后民营企业家为主体、共约1800名会员的“蓉商总会”。在成都市工商联换届意见中明确提出“班子成员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不少于60%,配备2名以上1980年以后出生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等要求,为推动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统战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分层培训提能。持续深化“蓉商培育工程”,组织青年蓉商赴延安、井冈山等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等活动。近6年来,举办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500余人。
    特色活动铸魂。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创新开展民营经济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向党说说心里话”——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走进市直机关报告会、“建党百年庆·蓉商青年说”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
    系统谋划管全局
    把握“当前和长远”
    搭建组织载体。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青联、青科会”等社团组织。推动市、县(市、区)两级成立相关年轻企业家联谊组织建设,先后成立“成都青年企业家商会”、12家县(市、区)青年企业家商会组织和“蓉商总会”;建好成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组织平台。
    常态对话帮带。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等,组织开展蓉商大讲堂、“麓山夜话”“津商茶叙”等品牌活动,召开成德眉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常态开展“创业·创新·传承”跨代对话活动,邀请老一辈民营企业家进课堂为年轻企业家传道授业解惑,对重点联系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创新实行“导师制”,帮助顺利实现新老交接和事业有序传承。
    优化长效机制。出台《关于实施“十百千”蓉商成长计划的意见》,将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着力培养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代表人士队伍。深入“三个做优做强、四个优化调整”和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县(市、区)和商协会推荐、职能部门和产业园区推荐,“条块结合”遴选206名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进入全市统一战线人才库。
    义利兼顾强担当
    把握“培养和使用”
    引导议政建言。邀请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进入“同心智库”,聚焦难点热点建言献策,通过统一战线直通车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强化政治安排。推荐安排103名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担任市级及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4名80后青年民营企业家进入市工商联班子队伍,不断强化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安排。
    积极承担责任。先后举办“成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甘孜行、阿坝行”等活动,在对口支援地区开展产业帮扶、慈善捐助等;引导年轻民营企业家在阿坝州建立产业研究院,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等一批年轻民营企业家和红旗连锁等民营企业在“万企帮万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先后获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