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俩字被罚46万”是一堂法治警示课

作者: ■付彪

    2022年11月,因为在直播带货中将“静腌牛排”19次说成“原切牛排”,拥有上千万粉丝的“小贝饿了”引发争议,被网友质疑带货产品有虚假宣传、质量等问题。近日,有关部门经过调查,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涉事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46万元。
    把“静腌牛排”说成“原切牛排”,被罚46万元。说错这俩字,真比“一字千金”还值钱。对于“小贝饿了”受到重罚,有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认为,直播带货中将“静腌牛排”说成“原切牛排”,不过是主播现场发挥中出现了“口误”,不值得小题大做,况且现实中这样的直播“口误”多了去,觉得涉事公司被罚46万元有点冤、有些重。
    事实上,有关部门对涉事公司的重罚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首先,“静腌牛排”与“原切牛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发布的QB/T5442-2020《牛排》轻工行业标准定义,“原切牛排”是指以鲜、冻分割牛肉为原料,经修整、冷冻(或不冷冻)、切片(或不切片)、搭配(或不搭配)方便调料、包装等工艺制作的块状肉制品。而“静腌牛排”则是经过腌制的,含有调料和更多水分,其往往比“原切牛排”要便宜。
    其次,直播带货主播将“静腌牛排”说成“原切牛排”,就好比把“二等品”说成“一等品”,把便宜货当贵的卖,这无疑涉嫌虚假宣传。至于说“口误”,一两次“口误”可以理解,但将“静腌牛排”19次说成“原切牛排”,还是“口误”吗?直播带货中,主播理应对自己推介的商品或服务的性能、特点等熟知了解,避免出现“口误”的情况。如此19次“口误”,不能不说这是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不当谋取交易和竞争优势。
    《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信息,应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也明确,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不得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欺骗、误导用户。违反上述规定,可处20万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还可吊销营业执照。
    据查明,当事人2022年5月19日,共计销售3986单,每单定价178元,销售额为710539.93元(因退货等原因,实际销售数量1973单,销售额为354807.7元)。因此,对涉事公司而言,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其开出46万元的罚单,一点不冤。
    的确,现实中这样的直播“口误”多了去。说错俩字被罚46万元的案例,何尝不是上了一堂深刻的法治警示课?缺少对法律的敬畏,势必放松对自己言行的约束。尤其是对直播带货行业来说,主播在直播中“信口开河”,表面看是个人的事,其实还关乎社会公德、法律规范和行业发展。无论是品牌方还是主播管理方,对主播的直播活动,都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尽到充分的审查注意、提醒义务,避免因主播“口误”而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当然,这一案例也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不要为了追求低价而忽视商品质量和商家信誉,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共同维护好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