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专精特新”平台 强“加减乘除”服务

常州武进区工商联法律服务见实效

作者: ■许建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尊法守法才能基业长青。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聚焦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实施“精准法律服务助力民企发展”惠企行动,破解制约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武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聚资源创品牌
建强服务平台
    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专业性强、要求高,武进区工商联着力搭建平台、理顺机制,打造专业、精准、创新、有特色的“专精特新”服务平台。
    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武进区工商联整合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等职能部门资源,成立由律师和法官、检察官、公证员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并分设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涉企刑事法、知识产权和涉外法等五个专业服务组,集成发挥律师团队专业优势和职能部门实践优势。目前,法律服务团已经扩展到全区42家律所,覆盖近400名专业律师,成为全区重要的法律服务团队之一,其高效专业的服务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
    畅通精准化服务渠道。武进区工商联将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工商联年度重点工作和商会年度考核,充分发挥所属48家商会阵地优势,结合行业、板块定位,组织法律专题培训,开展入企专项服务,精准对接专业资源和企业需求,有效畅通了法律服务渠道。同时,区工商联与区司法局联合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并在武进商会大楼设立法律服务办公室,接受企业咨询求助,进一步拓展了法律服务范围。
    打造特色化服务品牌。武进区工商联推动工商联“易企赢商”党建红盟与司法局“法润红盟”联建共建,构建了“党建+法律服务”的特色品牌,打造“党建活动”联动“政策解读、法条宣讲、实务操作”的“1+N”服务体系。现在,“公众号知识宣传、线上法律讲座、线下企业服务”已成为全区民营企业学法用法的重要途径。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为特定主体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武进区花木园林商会与嘉泽镇商会联合举办的行业专题法律培训,区纺织业商会与区法院联合开展的“商事调解”等法律服务工作,均获得多方好评。
    构建创新化服务形式。武进区工商联持续探索法律服务新模式,与司法局联合开展“万所联万会”行动,推动17家商会与律所签订服务协议,促进“政-会-所-企”四方交流合作;与检察院合作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促进企业增强合规意识,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成立区总商会律师调解工作站,组建武进合肥商会、模具行业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花木园林商会法律维权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柔性法律服务载体,实现法律服务紧跟时代步伐、解企业“燃眉之急”。
重需求求实效
提供精准服务
    法律服务的核心在“需求”,关键在“成效”。武进区工商联注重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推出“加减乘除”工作方法,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在服务标准上做“加”法。每年年初武进区工商联都会同区司法局、法律服务团召开座谈会,通过总结工作、分析不足,并表彰上年度服务先进个人,激发律师工作热情。制定下发《年度工作要点》,切实明确工作要求,持续提升服务标准。今年,武进区工商联将开设线上法律专题讲座6场,服务企业100家(次)以上,商会开展法律服务不少于30场。
    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武进区工商联依托商会调委会等平台,主动受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与有需求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打通企业法律需求“最后一米”。3年来,商会调委会、工作室、维权服务站等累计接受咨询16次,成功调解案件15件,金额1500多万元。邀请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在法律服务办公室定期“坐诊”,免费帮助民企纾困解惑。3年来,对于企业提出的110余件法律咨询、73条法律问题,实现100%答复,有效减轻企业法律负担。
    在服务成效上做“乘”法。武进区工商联紧扣企业发展需求,精选培训主题,实现效果倍增,前不久开设《节后复工劳动用工要点把控》讲座;在中美贸易冲突时,开展《外贸领域风险防控与应对》培训;在疫情防控中,分行业举办《合同法》系列培训。3年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法律专题讲座58场,吸引超过12000人(次)参与学习,为民营企业如何用好法律武器、更好寻求法律援助、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指明了方向。
    在消除隐患上做“除”法。武进区工商联打破企业法律信息“茧房”,主动开展“三进三送”活动(“三进”:进企业、进商会、进园区,“三送”: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带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专家走进基层企业,现场开展法治“体检”,解决企业现实难题,提出风险防控建议,消除企业法律隐患。3年来,走访企业538家,为205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发现法律风险隐患96条,提出风险防控法律建议136条,提供其他法律服务615次,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