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数据彰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作者: ■周建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后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之年。“良始,增气益于终也”,开局往往关乎全局,具有奠基立势的重要作用。起好步才能跑出加速度,一季度作为开局之年的起步之季,对于全年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经济主要指标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且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就业形势向好,失业率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贸易顺差14090亿元。从生产需求看,三次产业稳步恢复,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支撑力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有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消费重回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地位,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6%。从主体预期看,经营主体信心提振,物流人流趋于活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业务活动指数等均位于55.5%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一季度的开局“成绩单”体现了中国经济“稳”的扎实基础不断夯实、“进”的积极因素持续累积,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着眼人民立场的“出发点”,为彰显中国经济韧性集合力。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不断巩固,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能够充分调动14亿广大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1.7亿户经营主体给实体经济以强大的需求激励,并从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起到抑制经济下行的作用。第三,中国经济政策始终坚持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原则,根据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特点和情况,中国政府兼顾统筹经济基本盘的逆周期调节与培育经济增长潜力的结构性调整,确保各项具体部署能够因地制宜地“滴灌”到实处、细处。
    扣准时代潮流的“机遇点”,为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助力。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深入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中国经济开始逐渐转型,进而在接受挑战的同时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一方面,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催化剂及潜在发展机遇。全球能源市场波动为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开辟了较大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创新协同为经济复苏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创造了新的契合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的高效协作创造了新业态模式。
    聚焦我国发展的“突破点”,为彰显中国经济增动力。第一,国内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内需形成的强大内生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第二,投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投资有效增加会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拉动经济实现新的增长。第三,对外开放的红利将继续显现,中国经济增长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持续的拉动效应。
    凛冬散尽,春山可望。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了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得到大幅提振,充分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善于在挑战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持续激发中国经济的优势与活力,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