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催生新经济

作者: ■乔新生

    我国个体工商户从2013年的4000多万增长到目前的1.16亿,在吸纳和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场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个体工商户的增长,为中国灵活就业、经济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个体工商户是“最直接”的经营主体,由个人或者家庭从事经营活动。个体工商户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合作社,是一种相对纯粹的劳动主体。个体工商户可以充分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个体工商户的增长,可以为中国灵活就业、经济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个体工商户之所以蓬勃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随着企业兼并重组,就业岗位减少,不少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选择个体工商户作为经营主体,既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又可以拓展就业渠道。其次,我国税收制度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税收制度上的差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注册个体工商户,借助于这个最基本的市场经营主体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个体工商户增加,当然是好消息。可是,对于税收征管部门来说,个体工商户就好像是碎片化的经营主体,在税收征管方面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近年来,税收征管部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纳税监管,但从整体而言,个体工商户仍然是市场经营主体减轻税收负担的“避风港”。
    减轻经营主体税收负担,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轻徭薄赋,应当成为我国税收改革的方向。从经济复苏、结构调整,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角度看,减轻市场经营主体税收负担,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尽快研究我国个体工商户发展有益经验,大幅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少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并且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不仅可以减少我国税收制度中出现的制度落差,而且可以充分借鉴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经验,加快经济复苏发展步伐。
    另一方面,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不是权宜之计。在个性化消费的今天,鼓励创业者申请成为个体工商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开发者,同时也是数据拥有者。鼓励申请开办个体工商户,可以促进经济“微循环”,让更多公民在劳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事实证明,许多新的经营模式和增长点,都是由个体工商户创造出来的。只有减少组织成本,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的想象力,中国数字经济才能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