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朋友圈” 画出“同心圆”

福建水头镇“商会+”赋能民营经济

作者: ■本报记者俞凤琼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水头镇商会积极探索“商会+”模式,推动商会与党建领航、产业振兴、服务提质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商会“水头样板”。商会持续激发自身活力,凝聚会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形成会员抱团互助的发展态势,先后被评为南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四好”基层商会、福建省“四好”商会以及全国“四好”商会。
“商会+支部”扩大共建“朋友圈”
    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商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
    双向共建把方向。商会现有会员单位312家,依托14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融合五大工业园区,建立商会党支部,实行商会班子成员与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同时嵌入基层社区党员干部兼任商会副秘书长,以“关键少数”实现党建统领。
    整合资源筑堡垒。依托中国石材城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政企会客厅、纠纷调解室等功能区,依托华侨大学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泉州市级人才之家、新型研发机构等,为商会成员联络联谊提供阵地堡垒,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听党话、跟党走。
    示范带动树样板。通过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联合学习小组、运用“红色车间”,引导企业党员守初心、担使命,全面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活力;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党建融入公司治理“1533”工作机制。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典型培育工作,培育了滨海医院、英良石材、华源电镀等一批“党建强、发展强”的水头两新品牌示范点。
“商会+产业”画出最大“同心圆”
    石材产业是水头镇的主导产业,商会立足产业优势,引导会员企业从单打独斗到区域联合发展,实现“共建共联共享”。
    本地产品共建。先后举办“税企廉通促发展优化营商再加力”系列活动、“园易民生、惠企便民”银企对接恳谈会等活动20余场,推动本地企业结对共建,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激活经济“内循环”。
    以商招商共联。以石材全产业链为主导,发挥企业家人脉资源优势,发扬南安人爱拼敢赢的精神,促进项目落地。
    平台资源共享。组织会员企业和高校定期交流、双向互动,引导龙头企业与华侨大学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靶向招引高层次人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组织会员主动“走出去”,了解全国各地的资源优势,拓宽合作领域。
“商会+服务”寻求最大“公约数”
    商会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立身之本、关键一招,引导民营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能力新路径。成立水头商学院,以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以构筑和完善水头镇商会学习管理体系及提高会员单位的管理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的,通过规范学习管理活动和强化教学质量,努力把商会打造成文化型、学习型、智慧型的组织。
    金融服务新形式。与兴业银行共同推出“银行+商会+会员企业”合作模式,以商会为纽带,解决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会员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协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设立金融业委会,成立“南安市水商产业发展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水商基金现已帮助企业转贷100多亿元。
    处理纠纷新办法。商会设立调解委员会,协调会员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员与行业内非会员的关系、会员与消费者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成立至今,共协调处理商务纠纷40余起。
    回馈社会新贡献。开展奖教助学等公益活动,为学校捐赠助教奖学金300余万元;成立“大学生培优计划”,帮助更多学生成才。踊跃参与疫情防控等社会活动,动员商会上下捐款捐物共同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