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重心下移 打通“最后一公里”

宁波推进乡镇街道商会改革发展

作者: ■夏应杰

    “我们将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重心下移,全力打通商会工作‘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宁波乡镇街道商会建设‘金名片’。”浙江省工商联日前在宁波召开全省乡镇街道商会建设推进会,宁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建云作为唯一市级工商联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乡镇街道商会建设的“宁波做法”。
    近年来,宁波市工商联把乡镇街道商会建设作为深化所属商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四好”商会建设为目标,以“五有五好”为抓手,在应建尽建、规范提升、品牌凸显、作用发挥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新时代乡镇街道商会改革发展先行,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商会。
    民营经济发展到哪儿,商会就建到哪儿。宁波市工商联早在2012年就实现156个乡镇街道的商会全覆盖,并带动建立130家村(社区)商会。在此基础上,宁波市工商联坚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着眼引企入园、市场发展、楼宇经济以及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组建园区商会、市场商会、楼宇商会和新能源等行业商会,丰富、延伸工作触角。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商会建设,通过出台指导办法、纳入工作考核、提供补助资金等举措支持商会改革发展。“联动”努力下,宁波市工商联培育出“骆驼经验”“和邦模式”“高桥案例”等一批商会“宁波样板”。
    企业企盼什么,商会就干什么。围绕“两个健康”作用发挥,宁波市工商联致力于将商会打造成党建引领的“主阵地”,建立商会组织和党组织筹备、上报、审批、成立“四同步”和“双揭牌”机制,开展“甬同心·跟党走”商会党建品牌创建、“亲清思享会”、清廉商会建设等活动;推动商会当好企业稳进提质的“好帮手”,全面开展“走企联心”系列行动,建立常态化、“零距离”掌握企业困难和问题闭环解决工作机制,近3年走访企业10万余次,解决问题17万余个,宣讲惠企政策3000余场;搭建平台赋能“加油站”,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设立商会“亲清直通车”站点63个,有效落实企业家意见建议652条,组织170批律师团进2500余家企业开展普法宣讲和法治体检,推进62个商会建立警企服务中心或站点,建立各类商会融资服务平台86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需要什么,商会就做什么。近年来,宁波市工商联积极引导商会整合各项资源,服务社会发展展现良好形象。构建共富先行“集结地”,引导企业投身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山海协作、“共富工坊”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822家会员企业共结对帮扶668个村,采购农产品9000多万元,产业投资额超13亿元,解决就业近2万人;倡导企业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共享发展红利。争做社会治理“协管员”,在商会建立“工商联社情民意工作直报点”48个,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建立行业自律公约,维护市场秩序;全市151家商会人民调解组织,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00余起,减少经济损失和诉讼费用8000万元。勇担公益慈善“主力军”,会员企业向宁波各级慈善机构捐款总额逾19.3亿余元,占捐款总额的90%以上;以企业冠名的各类慈善基金累计2596个,金额累计超20.34亿元;仅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宁波市工商联系统累计捐赠款物超6.1亿元。
    在宁波市工商联引导下,商会规范建设这些年来稳步推进,各类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宁波拥有全国和省“四好”商会总量居全省第一,其中镇海区骆驼商会荣获“全国十佳服务典范先进商会”“全国基层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3个单位与公检法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入选全国工商联典型案例。
    商会的稳进提质使得服务企业实效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鄞州区潘火街道商会培育出6家上市企业、6家全国单项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曙区高桥镇商会警企服务中心破获知名品牌案件36起、铲除制假窝点4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宁海县跃龙街道商会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会为156家会员企业转贷超100亿元,扶持130余家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