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粮仓”变成“金粮仓”
一个乡镇商会的崛起与返乡
作者:
■本报记者章勇通讯员潘利华
日前,湖南长沙宁乡市老粮仓镇商会两广(广东、广西)分会成立仪式在深圳举行。在现场,超过500人的黄金珠宝界人士出席一个乡镇商会分会成立仪式,这确实不多见。
数据显示,宁乡市老粮仓镇素有“中国金银首饰工艺之乡”的美称,在全国各地经营的门店有8000多家,从事黄金珠宝首饰加工及销售的从业者超过了2万人。
一个乡镇商会的崛起之路
老粮仓人从事金银首饰加工起源于宋代。千余年来,老粮仓人以打章雕刻工艺作为外出谋生的主要途径,养家糊口、发家致富。这些“章子客”凭借一双巧手打章子、挣票子、盖房子。20世纪90年代,老粮仓人凭借精湛的打章子技艺,转型制作经营各种金、银、铜手圈、耳环、项链等金属饰品,在金银首饰界抢得发展先机,至21世纪初,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从加工到销售的产业大军。
2002年开始,随着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章子客”们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由首饰加工转型到了做黄金买卖,谢建新就是他们中较早一批“吃螃蟹”的人。“我们算是第一批开珠宝店的。2003年我就在自己原有打首饰的门面上换了一块招牌,并且做了一些简易柜台,放个10克左右的金子在里面,看有没有顾客要,或者进购一些金锭回来,在加工首饰的时候,根据顾客需要放进去,我从中赚一些差价,这样就比纯手工加工赚钱一些。”
如今谢建新已经是宁乡市黄金珠宝商会执行会长、宁乡市老粮仓镇商会会长。他介绍,2000年后,中国兴起打金潮,很多老粮仓人走出家门,通过亲带亲、邻带邻、朋友带朋友的方式维系着这门手艺发展与壮大。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制作的金银饰品比传统首饰加工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章子客”们纷纷选择到沿海的黄金市场批发饰品进行销售,成功走向由传统手工艺者到珠宝商人的转型之路。正是这一身份的转变,让“章子客”们迅速完成资本积累,在全球珠宝市场上开疆拓土,打出响亮的宁乡品牌。
有数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黄金十年间,老粮仓镇居民在全国各地开设的首饰店及珠宝金店最多时近8500家,这为商会成立创造了条件。
2011年,由老粮仓镇一批珠宝商组成的宁乡黄金珠宝商会成立,随后,商会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会员由最初的上百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千人,并且在全国各地成立了近20家分支机构。现在的黄金珠宝商会已然成为宁乡的一张亮丽名片,黄金珠宝产业也已经成为宁乡知名产业。
由于老粮仓镇黄金珠宝产业的发展,涉及的相关产业链如原材料销售、保值物流、硬质合金、建筑建材、规划装饰,甚至农产品贸易、食品加工等都迎来了井喷之势,相关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这需要我们打造一个新的商会品牌,延伸产业链,回报家乡,支持家乡发展。”谢建新介绍说。
2019年7月18日,老粮仓镇商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近400名会员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参会。
近几年来,因社会发展、工艺进步等原因,老粮仓珠宝行业也经历过几次大洗牌,一批小型首饰店被淘汰,基本以珠宝金店和大型首饰店为主。一部分成功的珠宝人,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如“张万福”“克徕帝”等,并且实施加盟连锁经营,他们通过网络销售、公司上市等方式,把宁乡珠宝产业做到了全国瞩目。“宁乡珠宝在全国同行业里排名第三。”谢建新自豪地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老粮仓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的珠宝店、商场柜台超过8000余家,遍布全国2000多个县市,珠宝批发和终端门店年销售额超过2800亿,占全国市场的30%。他们不仅成为国内珠宝品牌代理商,同时还自创珠宝品牌及珠宝配套产业公司。商会中规模500万资产有7000余家、业绩规模过亿元企业有20家,过10亿元企业有5家。
培育商会经济新引擎
近日,记者见到谢建新时,他正忙着两件事:如何把老粮仓镇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心效益最大化;安排10位商会会员企业家担任全镇10个村的名誉村主任,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多年来,在外的老粮仓镇商会会员,怀抱着朴实的“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初心,把企业家有效组织起来,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和谐稳定和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了商会举旗、企业家抱团、党政企齐心带民富的生动局面。
2020年9月,湖南省首个镇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心——老粮仓镇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作为该中心的运营主体,长沙粮仓在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粮仓在线”)通过全镇所有村(社区)入股分红,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线上线下拓展销路,实现农民增收,现场体验大力倡导舌尖上的节俭乡风,助推乡村振兴活力迸发。
粮仓在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商会的牵线搭桥下,各村与美团外贸、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通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检测、包装、销售、服务等环节,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生产流通全产业链,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溢价能力。
在粮仓在线正式运营的第一天,镇商会的30多名会员便从各地赶回,到现场消费;正式运营的第一个月,粮仓在线实现销售额85万元。目前,其日销售额稳定在2万元以上,有时甚至超过6万元。
目前,老粮仓镇拥有各类经营主体1400多家,老粮仓人经营的黄金珠宝首饰门店有7000多家。镇商会入股,使得粮仓在线网络随之覆盖全国各地。
让“老粮仓”变成“金粮仓”
富贵不返乡,如锦衣夜行。
李喜文,长沙雅福珠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老粮仓镇党委、政府倡导成立珠宝商会,李喜文当选为商会副会长。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他看到了振兴珠宝产业的希望,也点燃了深藏已久的梦想,于是他与两位商会伙伴瞄准全国26大珠宝品牌之一的深圳雅福珠宝销售能力。他在老粮仓珠宝产业园征地50亩,兴建雅福珠宝产业基地,年产值达8000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在外闯荡的近百名“章子客”纷纷回乡投资兴业,如今,老粮仓正向“金粮仓”转型升级。
“几十年了,过去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农民,经过多年经营,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拥有了强大销售网络和制造经验……从宁乡老粮仓走出的做珠宝生意的人,渴望在家乡打造一个珠宝基地,回乡投资创业富民成了他们和政府的共同心愿。”宁乡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曾含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半年多时间筹划,一个占地1000亩、投资10亿元的“老粮仓珠宝产业园”建成,目前,有近百家珠宝商签约落户该园。
“如果外出务工的原始动机可以用‘淘金’概括,当前出现的回乡创业则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自我发展空间的视角出发,回乡创业无论是继续从事农业,还是做生意、经商,都已经脱离‘谋生’这一概念,上升为寻求发展的手段。”当追求从个人上升到社会,返乡企业家给家乡带来的已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更高层次的发展,谢建新向记者表示。
2021年底,宁乡市老粮仓镇江花村召开党员大会商议乡村振兴规划,村书记向全村党员详细介绍了村上的乡村振兴思路和产业发展模式。回乡探亲的商会会员“章子客”戴晓参加了这次党员大会,他听后深受震撼,当即便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返乡创业,投资入园。
目前,老粮仓珠宝产业园已经建成并纳入国家经济开发区——宁乡经开区旗下,一个年产值过千亿、创税过亿元的产业园正悄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