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天久工贸公司创始人李宪庆:
给残疾员工插上“金翅膀”
作者:
■张庆余
“吸收残疾员工,就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山东省济宁天久工贸公司创始人李宪庆如是说。
李宪庆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竹匠李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痪。但他对命运从不服输,自幼顽强好学,刻苦向上。1980年由于左下肢发育迟缓,行走越来越困难。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学业,经人介绍,到疃里镇供销社上班。因业务出众,22岁就被提拔为主管会计、财务股长。1998年,他见手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毅然“转身”于手套产业,建立了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在招收工人时,他想到自己是个残疾人,“同病相怜”的朴素意识驱使他毫不犹豫地在全县开启了吸纳残疾员工的先例。
2014年在新建厂房时,李宪庆筹资2300万元,建设两栋国家标准化无障碍工业厂房。天久工贸公司厂房内设有宽3米,贯通3层厂房的坡道,四周包裹了海绵的墙壁及立柱、各种低位开关、随处可见的抓杆扶手、完善的灾害逃生机制等,应有尽有,成为我国无障碍标准厂房建设的示范项目,也起到了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工业园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优化残疾人劳动环境及人权状况的窗口作用。
此外,李宪庆还把无障碍设施延伸到残疾员工的家中。家住卧龙山街道刘山口村的刘法董,家庭环境条件差,进出不方便,公司就对他家的院子内外进行了整修,铺设成水泥地面,使他进屋、出大门也无障碍,感动得他直掉泪。
成立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
一些重度残疾人,特别是脊髓损伤者,苦于行动不便,成为家庭的负担。李宪庆利用公司的基础条件,于2017年与市残联共同组建了济宁市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给他们提供一个集治疗、康复、技能培训、就业为一体的服务场所。经过“希望之家”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公司又提供辅助性就业工作岗位,在辅助性就业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转为稳定性就业,享受正式职工待遇。
大张楼镇曙光村的“轮椅人”尹伟伟,2010年被重物砸伤,造成胸椎、腰椎断裂,只能呆在家里养伤,成了家庭的负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病友口中得知天久工贸公司招收像他这样的重度残疾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前去报名,结果成功了。他先通过康复训练,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不到一个月,上肢就已灵活自如,天久工贸公司接着给他安排了辅助性就业岗位。从此,尹伟伟在这个岗位上扎下了根,工作越来越卖力,人也越来越自信。他坚持边工作边训练,不久就能独立完成上坡下坡、身体转移、轮椅到马桶、到椅子、到沙发等,还通过自学,独自完成轮椅舞蹈“小苹果”、轮椅操。
今年52岁的唐伏立,是济宁市经开区安居街道唐庄村人。2013年在参加金乡新汽车站建设施工时,因高空坠落,造成腰椎脊柱断裂,形成高位截瘫。在天久公司经过康复训练后,天久工贸公司给他安排了辅助性就业岗位,负责手套贴牌、包装等。又经过半年的工作锻炼,技术比较成熟了,公司随之把他安排到稳定性就业岗位,每月有了四千多元的工资收入,使他喜得合不拢嘴。觉得自己开启了新的人生,对今后的日子信心满满。
目前,天久工贸公司希望之家注册伤友53名,实现辅助性就业者15人,转为稳定就业者6人;稳定就业的伤友平均工资达3000元以上,辅助性就业伤友也接近2000元。
打造“卫星工厂”和“如康家园”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针对一些女性员工需照顾孩子等实际问题,天久工贸公司采取了“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的经营模式,把卫星工厂搬到她们的家门口。先后在全县建起了23家“卫星工厂”,公司派专人上门作技术指导和收货送货。
2021年该公司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依托公司产业模式和希望之家,成立了“嘉祥街道如康家园”。如康家园是聚焦16-59周岁重度肢体残疾人康复、培训、文化体育、辅助性就业于一体的功能性场所。设有办公室、康复室、日间照料、运动器械康复区、作业训练区、文体娱乐室、技能培训区及辅助性就业工作区等多个功能性场地;在康复室内,设有卧式健身车、脚踏器、电动腰部器、站立训练器、台阶训练器、行走训练器、站立康复床、训练马桶等各类健身及康复器材,可供残疾人日常身体锻炼、康复,提高身体素质。
给残疾员工插个“金翅膀”
天久工贸公司不仅妥善解决残疾员工的现实生活问题,还为之长远发展进行谋划。2022年举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暨电商培训班,目的是能让残疾人学有一技之长,紧紧抓住实用技能培训带辅助性就业这个轴心,重点做好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积极鼓励残疾人朋友自主创业,使广大残疾人朋友在脱贫奔小康的同时,生活更加有保障、有依靠。
李宪庆的女儿李娜,毕业后怀着报效家乡的情怀,回乡担任起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继承父亲的好品德、好做法,同父亲一起推进企业发展。对残疾员工,关爱有加。
为保障职工们的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加,李娜通过掌握的互联网技术展开全网销售。与阿里巴巴深度合作,并于济宁地区创立了济宁网商会,多维度、多方位接洽了一大批高端外国客户,改变了单一销售模式。
同时,积极推进更为先进的SEO技术市场应用的研发,全方位搜集市场信息。企业销售团队连续五年保持销售额每年翻一番的节奏增长,天久工贸公司网上销售一直稳居同行业前列,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外经贸先进企业”“阿里巴巴金牌供应商”等称号。
为努力提升残疾员工生活水平,李娜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残疾员工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给予300元生活补贴;对每月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再额外补助200元;每月收入增加500元的奖励100元。
此外,为提高残疾员工的生活质量,李娜在公司建设残疾人宿舍、文化活动室,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创立“天久扶贫基金”,开设“天久爱心辅导班”,为残疾员工购买图书、生活用品,开设心理辅导课,帮助职工子女辅导功课。
李宪庆父女的善行义举和非凡业绩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并获得诸多的荣誉:李宪庆被评为“第八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获“第二届全国自强创业奖”,被山东省政府评定为“全省乡村之星”、获得“山东工友创业先进个人”“富民兴鲁劳动模范”。李娜获嘉祥县“五四杰出青年”、嘉祥县“巾帼创业模范”、嘉祥县“第七届劳动模范”、济宁市第四届“青年创业先锋”、济宁好人之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