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敏:
绘制现代化农业新图景
陈敏的名片设计得很独特,采用一个鸡蛋的形状,背面印着“天晟牧园”的品牌标识。
细节决定成败,鸡蛋形的名片折射出这位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对事业的热爱和用心。
在陈敏童年记忆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父亲陈正荣率先在农村尝试多种致富方法,最终选定蛋鸡养殖业,成立蛋鸡研究会,带着乡民们勤劳致富。最鼎盛的时候,海安因蛋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而被称为“禽蛋之乡”。
陈敏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父亲的事业对他影响很深,在南京农业大学学习的也是农业经济专业,但毕业后,他的选择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留在南京从事IT工作,工作地点就在珠江路。
当时“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世纪之交的珠江路风头正劲。
满怀热忱的陈敏一度以为,这里就是自己的梦想扬帆之地。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投身于第一批互联网服务商的风口,忙得不亦乐乎。
2000年,陈敏收到来自家乡的召唤,几度思量后决定学以致用,回海安创办“一个新的板块”——集团的第一个饲料工厂。
“当年这里还都是大片的水稻田,从基建到设备安装、团队建设都要从无到有开始做。”望着办公室窗外的高楼林立,陈敏的微笑里透着些许沧海桑田的感慨。
成功绝非偶然,天成集团能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现代化蛋鸡养殖、蛋品加工、新材料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离不开背后的艰辛付出和创新探索。
2010年,通过在中国人民大学读MBA所学知识以及在欧洲、日本考察的收获,陈敏意识到“规模化养殖品牌蛋的时代已经到了”。
陈敏一一向记者剖析公司打造蛋鸡养殖产业链、进行规模化养殖的优势:首先是环境保护的要求,20多年来,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肉、蛋、禽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规模化养殖可以集中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其次是食品安全的需要,规模化养殖便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第三,绿色低碳的需要。规模化更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议价能力。同时,土地资源以租赁等形式向新型现代化农业公司集中,农户既获得租金,又能进入农业公司工作,增加收入。
在推进规模化养殖的同时,陈敏开始带领公司推进智能化养殖。从传统的粗放式养殖到智能化的精细化养殖,天成集团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一位管理人员可以养12万只蛋鸡”。
陈敏向记者介绍,养殖全程实现“五自动”:自动喂料、自动喂水、自动清粪、自动捡蛋和自动环境控制。“我们养300万只蛋鸡,投入将近4亿元,投资主要用于购置智能化、自动化设备。”
据介绍,10多年来,天成集团的智能化进程经过从1.0阶段到3.0阶段的迭代。
“1.0阶段就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自动化养殖设备,单栋鸡舍实现自动化。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数据分散在一线,记录在纸上,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的2.0阶段随之而来。通过ERP系统将每天的各种养殖数据、销售数据、成本数据分门别类地输入电脑系统,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能快速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但是仍然存在系统分割、数据分散、采集低效等问题。
2022年,公司引进物联网、智能巡舍机器人、AI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来进行养殖管理,3.0阶段又如期而至,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提升,不仅成为行业内数字农业的典范,也让天成集团跻身现代化农业企业前列。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陈敏说,天成的发展是经济社会需要,也是时代造就。“我们是农业现代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和见证者。未来,天成将继续逐梦新征程,以数智赋能,以创新引领,持续绘制美好的新农业现代化图景。”
江苏富御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陶胜春:
讲好“绳子里”的中国故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这是《易经·系辞》中对上古时期结绳记事的描写。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结绳记事”代表的绳结文化,犹如历史遗珠,在岁月长河中,默默讲述着上古文明。
一花一世界,一绳一世缘。结绳不是记事,而是给即将相遇的美好,一个确定的坐标。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富御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花绳记珠宝品牌创始人陶胜春说,“花绳记”品牌是传承中国古老结绳文化和珠宝设计元素相结合打造的新派结绳文化品牌。“我们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感受其特有的魅力,尤其是年轻人。”
正是出于这样的文化情结,陶胜春义无反顾地创办了新中式珠宝文化品牌“花绳记”,开始了自己对遗留在历史深处的中国绳结文化的解封之旅。
他说:“中国传统绳结技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用一根绳子去链接传统文化,用最坦诚的方式,讲好绳子里的中国故事。”
“花绳记”品牌由此惊艳问世。发展至今,“花绳记”品牌不断汲取古人智慧力量,融合中华文化精神内核,让民族文化基因绽放异样光彩,实现经典与传统的一脉相承、现代与时尚的完美结合,逐渐成为新中式珠宝文化领域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2022年6月,“花绳记”全国首家旗舰店——南京总统府店开业。店内陈列着各类雀头结、平安结、灯笼结、桃花结等特色绳结,与玉器、纯银、蓝红、翡翠等珠宝完美结合、相互辉映,令顾客流连忘返。
春节前,“花绳记”入驻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与老门东联合打造国潮绳艺主题博物馆,彰显国潮文化自信;以“绳结”这一非遗文化技艺为切入点打造南京首家绳艺主题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技艺;推出沉浸式“绳结”非遗文化现场DIY体验等。
“花绳记”品牌受欢迎程度远超陶胜春预想。他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到‘花绳记’广受欢迎,我很高兴,但也深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让产品在市场上经得起检验,不仅要货真价实,而且我们跟消费者承诺终身质保。”
这样的承诺,代表着花绳记的实力和自信。陶胜春强调,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纯手艺,自己设计自己编。“花绳记”做的不是珠宝饰品本身,做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非遗的创新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把绳子里的中国故事讲好。
用一根绳子来讲中国故事的陶胜春是有底气的。他拥有三代珠宝世家的传承和经历,是家族珠宝事业的第三代掌门人,有别于父辈们的“泥腿子”起家,他先是出国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后归国深研中国传统文化,将国外管理模式与中国文化精髓融合创新。
2010年,他创立公司旗下的高端品牌“九玺珠宝”,把每件作品都做到了独一无二,之后又创办九玺珠宝文化园,让国风理念贯穿品牌内外,九玺珠宝因此享誉行业,备受消费者青睐。
如果说“九玺珠宝”是陶胜春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那“花绳记”就是他精心培养的“小家碧玉”。江南有绝色,入目是佳人。在“花绳记”粉丝们的心中,“花绳记”犹如金陵碧玉,虽偏居一隅,亦难掩灼华之姿。
陶胜春说,“花绳记”不是一根简单的绳子,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心愿的传递,是一份思念的表达,是旋在腕间的温柔,是留在四季的欢喜。“我们期望赋予绳子灵性,让绳子展现东方气质,让绳子具有情感和温度。”
他说,新的一年,“花绳记”会从立足南京,面向全国,让更多人遇见“花绳记”,感受新国潮文化带来的美好。
江苏苏北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冬冬:
粮食蔬菜就是诗和远方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诗与远方、粮食与生活,两者的融合竟如此天衣无缝。
对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苏北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北粮油)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冬冬来说,“粮食蔬菜”和“诗与远方”从不矛盾,左边是热爱,右边是追求,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是在粮食堆里长大的”,赵冬冬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对“民以食为天”有着清晰记忆与透彻认知,这可能和赵家世代经营粮业有关。
赵冬冬的祖父自清末便在泗洪开办米行,是“最早的一批粮食经纪人”,父亲曾担任粮管所所长。每逢粮食收购季节,农民交公粮的繁忙景象已经成为不可磨灭的童年印象。
耳濡目染中,对于粮食的热爱深深渗透在赵冬冬的血脉记忆中。以至于他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在得知家乡需要优秀年轻人回乡创业时,果断放弃苏州高薪高职的计算机工作返乡种粮。
他说,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粮食安全赋予更高期待,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势在必行。
在赵冬冬的带领下,苏北粮油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发展步伐。他多措并举、多元合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论是加快优质粮食产业化、培育标准化、规模化的高产优质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优质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还是培育优质粮食品牌,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甚至国际化粮食名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收获颇丰、成果斐然,为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我们采取村企联建的方式,联合村民进行订单种植,我们指定优质品种、提供优质种子,由农民种植,再进行高价回收。”
赵冬冬所说的这种模式被称为“农民种地不花钱”,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帮助村民嫁接金融资源,解决资金难问题——签约农户可以拿到金融机构的贷款用于种植,等公司高价回收后再还贷。
据了解,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农民收益,又保障了粮食品质。目前,泗洪签约农户有200多户,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约6万吨粮食,加上订单外的收购,可以达15万吨左右,相当于全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洪泽湖畔的泗洪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以“中国螃蟹之乡”闻名遐迩。赵冬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采用“蟹园种稻”种植方法,推出“蟹园”品牌大米,成为行业知名品牌,备受市场欢迎。
蟹园种稻的模式,更是一举两得,既可获得双重收益,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螃蟹的生存环境严禁农药、化肥,确保了水稻绿色、优质;同时,螃蟹可以松土、清理杂草及害虫,排泄物又提供了水稻生长的天然有机养分。
大学研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赵冬冬,把农田当成了自己的“文学世界”,尽情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继打造“蟹园”品牌后,他深研农业金融,把种粮“搬”入资本市场,为粮食产业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他说,提升高端品牌影响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便是挂牌新三板。2019年,苏北粮油在新三板挂牌,2022年9月又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目前新三板的稻米企业全国只有两家,一家是五常的大米企业,另一家便是苏北粮油。”
赵冬冬介绍,挂牌新三板之后,公司发展提速,产业链也在向上下游延伸,成立了种业公司,从仓储贸易、大米加工发展到加工稻米油,并从稻米油中提取谷维素,研发功能米饭,开发产品高附加值。前途无量,未来可期,“下一步准备明年申请北交所A股上市”。
扬州尼尔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喻:
用“心”聚力 用“新”发展
全国唯一一条电梯尼龙轮全自动化浇铸生产线、恒温全自动尼龙轮机加工生产线去年在尼尔开始量产。“这是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的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约了人力成本……”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理事、扬州尼尔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喻这样对记者说。
“尼尔是我父亲一手创办,在全体尼尔人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规模。”张博喻说,“我是2011年进入尼尔的,从普通员工做起,是公司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
“2020年,我从父亲手中接过带领企业发展的‘接力棒’,刚开始有顾虑,担心不能胜任,那段时间甚至彻夜难眠。经过冷静思考后,我觉得只有做好‘接续、传承’这四个字,才能带领尼尔这艘航船驶向深蓝。”张博喻这样回忆掌舵尼尔之初。
接续是将尼尔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延续并加以创新;传承是将父亲当初一直努力践行的“开心”文化和“开心工作法”发扬光大。
张博喻说,独具尼尔特色的“开心”工作法,就是“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关怀员工,营造开心愉悦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到幸福;全力打造“连心”“聚心”“同心”三项工程,用“心”促进尼尔的和谐发展,激发职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令我难忘的是2021年,尼尔订单急剧增长,生产短时间内遇到交货瓶颈。那时候公司全体管理人员齐心协力深入一线,不分昼夜赶工期,为的就是能准时向广大客户交付合格的产品。”张博喻说,那个时候,有的管理人员推迟婚假,有的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甚至生病时都“轻伤不下火线”,“这些感人的场景,我至今都历历在目,回想起来为之动容。我曾在深夜接到过客户的感谢电话,感谢我们能在如此压力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任务,这是对全体尼尔人的最高褒奖。”
“创新是永恒的。创新贯穿着企业家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对张博喻而言,“创新”是她和尼尔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经营密码”。为此,她十分重视技术团队建设,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并明确细化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出台《自主创新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尤其是一线技术员工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
在张博喻的组织和带领下,尼尔开发的技术改造项目多次被列入省市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开发的“精密重载装备用高性能液压系统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公司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智能仓储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料管理水平,ERP和MES系统的进一步导入,让尼尔运营系统得到优化。当前,尼尔正在与国内知名高校共同研发MC尼龙制品,以期达到产品的拓展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同时,尼尔精心打造的智能工厂正加速实现。
2022年尼尔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幸福企业”“江苏省健康企业”、扬州市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称号。“今年,尼尔将进一步推进自动化的升级力度,用智能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张博喻表示:“作为年轻一代企业家,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尼尔公司始终把关爱职工、回报社会作为“落脚点”,并设立“同心基金”,对员工及员工家人婚丧嫁娶、生日喜庆、购房买车、生活困难等各方面,及时给予慰问和资助。近年来,约200人次员工得到资助,金额累计达73.6万元。此外,尼尔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累计捐赠200多万元,彰显着企业担当。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承和发扬父辈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张博喻满怀信心地说道。
江苏奥泰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爱梅:
让原创力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教师出身的黄爱梅,虽然已经投身商海多年,当面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谈起昔日的职业转变经历,依然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曾经满怀热忱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因为热爱,所以投入极大热情和精力,不仅担任班主任,还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从教经历对我后期管理企业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启发和影响。”黄爱梅说。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其言谈、思维时时传递出这位出身教师的女企业家既是学习型领导者,又是民主型领导者,同时还属于与员工共同成长型的领导者。
2002年,黄爱梅经营家具企业的父亲新产品试制成功,亟需新的市场开拓,身为独生女的黄爱梅义不容辞。她依依揖别书声琅琅的校园,回归机器轰鸣的工厂。
“当真的沉浸到一份事业中、认定要做一件事时,自然而然会去学习、了解,寻找解决方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帮助企业做标准化的同时,黄爱梅自身也迅速成长。
在帮父亲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过程中,黄爱梅走访很多地方,了解到国际市场的需求,逐渐萌生拓展一条完整的成品家具制造链条的想法。
2014年,在发现升级型家具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后,黄爱梅当机立断,创办了江苏奥泰家具有限公司,开始探索从功能性家具到智能家具产品的升级转型。
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是黄爱梅一直思索的问题。为此,她考察了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具制造企业。
渐渐地,黄爱梅找到了企业创新的路径——做原创设计。经过这一战略转移后,江苏奥泰打开合作圈层,与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际上比较领先的设计大师合作,实现家具产品的工业设计,帮助奥泰在行业里、在客户心目中形成了消费定位,赢得一定话语权和领导力。
不仅着力提升企业原创力,让原创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曾经执鞭任教的职业经历与学习习惯,让黄爱梅也格外重视个人和员工学习力的提高,为企业发展持续赋能。
她不但自己去攻读上海交大MBA、去米兰学习设计管理和战略创新的硕士课程、去英国学习大健康管理的博士课程,还把老师请到公司里现场授课,带动管理层一起学习。
她说:“经年累月形成的学习习惯对我个人、企业成长及持续发展,以及建设集体学习型组织都是一种赋能。”一直到现在,公司内部都在不断举办读书会,帮助大家提升个人能力。
黄爱梅本人也会充当讲师,把自己去外面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以及自己独特的心得、思考传递给员工们。
“我会给每一个人设合理的目标,让每一个人去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善意,这也是德鲁克在他的管理著作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观念”,黄爱梅认为,德鲁克这种“事为先,人为重,正直为基”管理精髓,与东方的因材施教、重视敬天爱人等治理企业的思路,在根源上是不谋而合的;对人的尊重以及给人提供最好的发展空间、机遇,要比直接赋予大家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加宝贵。
在江苏奥泰这家外贸型公司,员工们都喜欢直呼黄爱梅英文名字。她说:“我们在工作中一起抢攻目标时是战友,平时相处又是朋友,互相以本真的状态面对彼此,没有那么多身份的定义。”
她经常对员工讲,“如果你因为加入我们的企业而变得更有价值,将来积累自己的资本之后,去到更高的平台,或者自己创业,对于你来说能为你赋能、帮助你成长得更优秀,就是我们这家企业存在的重要意义。”
发展迄今,江苏奥泰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软体家具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全球性家具产品服务商,已经形成了在沙发核心部件、智能控制系统、家具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链垂直整合。
采访最后,黄爱梅对记者说:“疫情之前,江苏奥泰的功能性家具95%的市场在海外,主要分布于欧美日韩,但是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加速,相信未来几年,我们的目标会达到国内市场占比达到40%,海外占60%,这是一种相对理想、健康的市场组合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