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复苏亟须摆脱“门票经济”
作者:
■邱汉琴
长期以来,景区门票价格都是旅游市场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旅游景区的门票涨价频繁且幅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区如何降低门票价格,摆脱“门票经济”,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不少景区开始降价,有的直接改为免费开放。多地推出免门票政策,景区预约火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提振旅游经济,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促进旅游业复苏,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免门票文旅惠民举措。
“门票经济”是景点旅游时代的标志,是指经营者和管理者以收取门票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其发展结果就是景点门票的价格愈涨愈高,地方对门票的依赖愈来愈大。
“门票经济”是旅游产业经济布局不合理的结果。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游客数量减少,旅客回头重游率降低。其次,票价高,配套服务跟不上,造成游客体验不佳,影响重游意向。再次,为了能够收取更多、更高的门票,各景区争相进行旅游项目建设,过度建设不仅破坏旅游资源,更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后,不利于旅游业产业链的形成。
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景区摆脱“门票经济”,是顺应旅游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趋势。从“门票经济”转向“综合消费经济”,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创新发展理念,重视整体效益。景区要想摆脱“门票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发展思维、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地方主管部门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避免短视思想。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收入,逐步完善全域文化旅游体系,而不局限于旅游景区的建设。通过免门票的措施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来此消费,增加游客在景区、当地的停留时间,这样才能产生整体效益、协同效益和增值效益。
丰富旅游产品,带动二次消费。随着休闲旅游和品质旅游的发展,游客越来越重视体验感。景区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产品供给,触发游客的二次消费欲望。丰富旅游产品、加大旅游附加产品的挖掘力度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旅游消费增长点。以“网红”故宫为例,故宫结合自身特色,推出故宫联名款口红、故宫胶带、故宫猫系列文创产品,一转以往庄严权威的固有印象,触动消费者的消费。
推动景区转型升级,发挥产业联动效应。景区摆脱“门票经济”要积极推进“景区+”。景区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多种要素,将传统观光景区建设成功能齐全的旅游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