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坏孩子”变成好帮手
作者:
■彭江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推动信托等非银机构聚焦主业、转型发展,引导信托公司发展本源业务,持续拆解“类信贷”影子银行。
所谓影子银行,主要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信托等非银机构具有制度便利,其业务往往在多个市场、多种金融机构之间交叉运行,有可能使金融风险在不同市场和机构之间的传染性大大增加。
在具体业务中,影子银行业务层层嵌套,资金投向并不透明,且一些业务还与违规信贷联系密切,监管部门难以有效监控。防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监管部门把拆解影子银行风险作为重要工作,经过持续整治,我国类信贷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有效遏制了资金脱实向虚,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贡献。
不过,影子银行依然是金融工作中的潜在风险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反弹回潮。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类信贷”影子银行风险监测,持续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禁行业中多层嵌套、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伪金融创新等行为。针对利用“通道”的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需要持续保持监管定力,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监管要求,切实规范交叉金融业务,坚定不移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针对提供“通道”的信托等非银机构,除了整治其影子业务,还要积极推动其聚焦主业、转型发展,促使昔日一些“坏孩子”成为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好帮手。
比如信托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跨市场运作资金的灵活优势,以及信托制度在受托服务方面的制度优势,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托公司还可以积极推动从融资向投资业务的转变,不断丰富业务模式,积极开展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实践,提供包括股、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工具的信托金融服务,持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相信在“堵偏门、开正门”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会产生更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