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指数近3年涨超160%

作者:
    【本报北京讯】回首2022年度,“储能”——这个通过储存电能等能量来解决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的波动性问题,实现发电平滑输出的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及其确定性趋势下,在能源转型与变革的持续升级过程中,其产业链、供应链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战略价值得到市场共识,市场关注热情不断激发,年内已超过20家上市企业跨界投资储能。
    着眼于A股市场表现,截至2022年12月27日,储能指数近3年已经上涨160.2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滑3.34%。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助理陈夏琼对此表示,从长期赛道格局观察,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从储能需求、装机量增速、海外经验多个维度结合来看,国内储能建设或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和较高增速。
    陈夏琼指出,随着国内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已经达到12%左右,电力系统灵活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维持电力稳定供应需要在所有时间尺度内(从瞬时到数年)平衡供应与需求,必须考虑不同时间尺度内的系统灵活性。
    展望未来,陈夏琼认为,从产业链来看,依托光伏、电动车、通信、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储能所需的关键部件产业链基本培育完成,产业发展不存在大的桎梏。从目前到2023年,光伏硅料价格处在下行周期,或将带动光伏成本下降,光伏配套储能电站中,储能成本的容忍度有望提升。
    从投资角度,行业目前阶段可以侧重关注致力于推动大型储能项目发展、股东背景较强、美国等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其储能订单存在持续超预期的可能性。(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