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比例持续上升
微众银行2022小微报告出炉
作者:
■董潇
面对疫情等种种不利因素,小型市场主体依然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稳定度。微众银行·We研究研究员陈玉婷在日前由微众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的《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发布会上称,在我国经济各类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即本次调研报告统称的“小型市场主体”,在经营压力挑战下,资金需求比例持续上升。
微众银行·We研究负责人孙雯表示,2022年是微众银行·We研究持续关注与洞察小微经济的第四年。聚焦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2022年的调研覆盖了全国11个省(直辖市)的2733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主要来自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小型市场主体较为集中的服务业行业。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调研收集并在报告中呈现了小型市场主体近3年的经营情况变化,并对其融资需求及解决从“想贷”“敢贷”“贷到”三个层次做出分析与洞察。
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想贷”“敢贷”比例高,也较为容易“贷到”,表明整体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想贷,指的是有资金需求。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相比于2019年,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提高了29.2%和10.4%。2022年,样本小微企业平均资金需求金额同比增长21.1%,样本个体工商户平均资金需求同比增长4.5%。他们的资金需求并非完全由规模偏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驱动,陈玉婷表示,“我们也分别考察了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内和100万元以上的小型市场主体在2019-2022年间的资金需求,结果表现与样本总体趋势一致。”
而样本小型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最主要用于日常经营需要,在调研中分别占63.7%的小微企业和73.3%的个体工商户表示资金需求最主要用于常规经营,仅有20%左右的需求来自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敢贷,也就是敢于提交贷款申请。陈玉婷指出,前述提到的有想贷意愿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67.3%的受访者2022年在银行机构或互联网平台上申请贷款,其中小微企业敢贷比例更高,达到76.1%,而个体工商户相对保守,也达到50.1%。
进一步从使用的资金解决渠道来看,样本小型市场主体2022年更多地选择使用数字银行贷款和传统银行贷款。2021年和2022年均有资金需求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2022年通过数字银行渠道贷款的市场主体比例增加了6.3%,2022年通过传统银行渠道贷款的市场主体比例增加了2.1%。与此相对的,熟人周转和民间借贷途径融资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2022年,使用这两个渠道融资的市场主体比例分别下降了4.9%和1.6%。
在这些申请了贷款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2%成功获得了贷款额度,“贷到”相对容易,这显示融资难问题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中,63.1%的样本小微企业成功核出全部额度,31.7%核出部分额度;样本个体工商户这两个比例分别为58.3%和28.9%。
本次调研进一步发现,贷款核出成功后,较多小型市场主体均会使用贷款额度帮助解决经营困难。在核出额度的受访者中,核出额度使用率高达88.7%,样本小微企业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4%,这也进一步说明,贷款对他们的“及时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