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数字化促就业升级

支付宝平台商家带动84.5万就业机会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服务业作为我国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后,帮助中小微企业扩大营收稳就业,还催生了一批新型数字化经营岗位。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发布的《数字平台就业价值研究报告——基于蚂蚁集团生态的分析》(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以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为例,平台推动商家数字化运营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84.5万个。
    报告显示,在课题组调查的8161家小微企业中,有4172家开通了支付宝等小程序,大多集中于生活服务类。以小程序的使用为特征的数字化变革带动了小微企业,一方面使小微企业在数字化后实现了营收规模的扩大从而带动了雇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创造了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经营岗位。
    据介绍,数字化运营就业机会是指商家为了小程序、生活号和财富号等的日常运营、维护而专门设立的就业岗位,是商家在数字化经营过程中新创造出的就业机会类型。经测算,蚂蚁集团生态带动的商家数字化运营就业机会共计84.5万个,包括中小微商家雇佣的支付宝小程序、生活号和财富号的运营人员等。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作为新经济形态的主要参与者和新就业形态的主要承载者,数字平台既汇聚着千万中小微企业,也关联着众多劳动者。
    他认为,一方面,基于其商业生态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劳动力供需匹配,并助力商家通过数字化经营降本增效,进而稳定了就业;另一方面,其生态外溢作用又助推了相关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创造出了新需求和服务,并最终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数字经济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能。截至2021年底,中国数字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领域的从业人员规模也呈现倍数增长。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测算,2025年全国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将达3.79亿人。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翁一认为,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5亿,其中9成集中于服务业,实现服务业数字化意味着创造无数新就业机会。“毋庸置疑,疫情3年加速了线下服务业数字化的水平。接下来,服务业和消费将会迎来反弹,为数字化转型增添动力。数字技术对服务业全链条改造也将提上议程,这意味着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表示。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员达3.5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8.0%。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服务业新职业的出现尤为凸显,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数字运营人群等等持续涌现出来。
    有观点认为,数字技术在创造新职位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企业岗位带去了影响。对此,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将近一半的商家增加了数字运营人员,也有部分商家减少了其他岗位的人员,同时由于营业额提升导致了总岗位数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被数字化运营所替代的岗位数,和因为营业额提升导致的新设置岗位数大体相当。
    在服务业数字化对就业带来的增量价值愈发凸显的同时,多位专家也指出,这一阶段服务业数字化主要解决的是经营环节降本增效的难题,全链路的数字化渗透率较低。翁一认为,在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中,数字平台可以发挥独特的价值,比如通过开放产品技术、开放数字生态和开放平台来助力第三方服务商市场的发展。
    公开消息显示,这也是蚂蚁集团“以数助实”的探索方向之一,通过开放产品技术、开放数字生态和开放平台“原子能力”来助力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发展,帮助第三方服务商开发“好用不贵”的数字工具,探索高效率、集约化和低成本的数字化路径,共同服务好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
    目前,支付宝开放平台已经开放技术接口和插件1,300多个,提供了丰富的SDK等工具,搭建开发者学习交流平台。有超过1.1万数字化服务商活跃在支付宝平台上,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