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带货”开行

作者: 【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西安报道】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西安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首次突破4600列,同比增长20.8%,累计开行16054列。西安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完善西安港硬件设施,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集结能力再提升项目和三线束及配套项目,我们今年引进诸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了集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期货交割、大宗商品、整车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运动介绍道。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100余笔,融资金额共计57.2亿元,现已启动二期建设。
    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启动兑现启运港退税政策和铁路“快通”模式改革,企业在西安港即可办结所有通关手续,货物在边境口岸直接进出境。从西安港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还可享受和海港、河港一样的退税政策,进一步稳外贸、降低企业成本。
    “较原有模式将为企业资金周转节省1个月时间。我们还特别制定了‘一企一策’为比亚迪、冠捷等本地民营企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有力助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王运动介绍,“2022年国际港务区开行跨境电商专列198列,跨境电商交易额35.1亿元,同比增长约40.4%,西安车站海关铁路运输货物税收入库收入30.46亿元,累计超136亿元。”
    记者现场了解到,港务区依托集结中心着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引进康佳、京虹等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截至目前,已引进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0余家,有效提升了产业支撑能力。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人文交流中心。
    “我们联合国际港务区引进多家大型企业,探索合作开展市场化经营,吸引贸易、产业、创新等要素高效聚集,着力打造中欧班列丝路物流园、木材物流园、金属智慧物流园、铁海国际物流园、林农国际物流园,加速产业聚集,助推国际陆港集疏运和市场交易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长袁革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