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工商联:培树“示范典型”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全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成都市工商联按照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万企兴万村”部署要求,联合成都市委统战部、市农业农村局,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帮扶,动员引导全市广大民营企业,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成都市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菅企业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动员全市各区(市)县工商联、商会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聚焦成都市和甘孜阿坝凉山的乡村基础建设、产业振兴发展等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机遇,引导民营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合作关系。
    坚持分类指导 协同推进
    兼顾不同类型乡村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情况,引导成都市民营企业围绕产业投资、就业扶持、商贸流通、消费帮扶、资源开发、智力支持、公益捐赠等形式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打造特色亮点。
    组织成都杭州商会向甘孜州12所学校捐赠161万元教育物资,为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万企兴万村”贡献商会力量。引导成都16家闽籍商会的54家企业与甘孜州石渠县54名贫困学生开展“万企兴万村”一对一公益助学活动。指导青羊区民营企业开展新梦想教育基金2021年甘孜州得荣公益行活动,向得荣县教育和体育局捐赠了总价值25万元的资金和物资,分别用于设立得荣县爱心人士特困家庭教育救助基金、为白松集中办学学校1500名师生购买饭菜保温设备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教学设备和助学金等,改善得荣县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坚持示范带动 典型引路
    突出抓好成都市“万企兴万村”示范点建设,有效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成都青白江区十八湾村评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省级联系点,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评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省级示范实践基地、人才培育基地。指导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商会筹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在理论高度和实践融合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并在阿坝州红原县连续举办五届夏季雅克音乐季,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共吸引了57.4万人次现场观看,实现综合收入4.28亿元。
    此外,成都市工商联还指导企业复制“互联网+共享农庄”激活空心村张河果园子成功模式,在阿坝州小金县复制打造“小金木栏村·苹果共享农庄”,形成“互联网+农旅”的造血式扶贫奔康模式,入选中央党校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发挥商会作用 整体推进
    成都市工商联组织开展商会组织赋能乡村振兴活动和助力“万企兴万村”蓉商沙龙等活动,分享“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中商会组织的经验做法。
    与此同时,成都市工商联率领10余家商会,走进雄州简阳,开展2022年“乡村振兴走进简阳—商会在行动”推进会,实现资源对接和工作互动。2家企业分别向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和宏缘镇人民村捐赠了智慧党建数字云终端和6万元现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实际行动助力简阳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成都市民营企业参与成都市“万企兴万村”帮扶1578个行政村,兴村项目2382个,投资总额达200亿元,公益捐赠60亿元。入库台账企业数量、参与帮扶村、乡村项目、投资总额、公益捐赠均居全省第一。在2022年四川省表扬“万企兴万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中,成都市荣获2个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