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味道 中国知道

罗卫军:“把长安带给世界”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
    从童年的"苞谷地、水晶饼、冰峰",回望罗卫军的"长安-斗门-镐京",无论是在喜马拉雅里坚持对传统经典的每日晨读,抑或在自己公众号《罗大焖的杂货铺子》里记录乡愁,生于斯地,长于斯地,这位可以用艺术和商业同时表达市井的陕西企业家,冥冥之中仿佛注定要用尽一生去让"长安味道,中国知道";也在用尽余生去实现"把长安带向世界,把世界带回长安"。或许这本就是他自己的长安"集",此生所有的相聚,此刻终于彰显了真义。
    见到罗卫军的时候,他正研读一本画册,情绪高昂地为我们介绍这本画册的作者,从丹青水墨到人物生平,甚至到作者结婚生子的一些细节。看着墙上的画作和公司里用来练字的长条桌,结合他在喜马拉雅里每日经典必读有声主播的经历和微信公众号里那些对市井乡村的生动描绘,你会有种“不会写字读书的画家不是好企业家”的既视感。但事实上,作为西安市未央区工商联副主席,顶着“长安集品牌文化创始人”的头衔,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企业家,带着他飘逸的艺术感,已经在创业江湖路上走了20多个年头。
缘起:手艺人、苞谷地和水晶饼
    罗卫军在网络平台的个人介绍中经常提到自己“游历于长安-斗门-镐京”,乍一听有点像韩寒说的人生三重门,事实上这三个鲜明历史IP指的都是古长安。长安在他的人生坐标中印记非常深刻,留下许多童年和少年、苦难与贫穷、治愈和温暖的深刻回忆。
    在第十二届未央区政协委员的信息采集表上,罗卫军“特长”一栏里非常特别地写着两个字——绘画。那些关于画画的旧时光,一直鲜活地停留在他的脑海里,稍微一碰,就会爆豆子一样跳跃出来。
    事实上,出生在长安区农村家庭的罗卫军完全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美术培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远走参军,母亲一个人既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又要拉扯两个年幼的儿子。在他出生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贫穷和饥饿是一种常态。
    好在父母的爱情故事在他讲述里像极了电视剧——“我爷爷过世得早,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是另一个村子的,家庭条件非常好,和睦而富有。母亲一直知道父亲的家是全村最穷的,但当父亲借了一袋苞谷面去接她,母亲便义无反顾跟着成了家。我有记忆时父亲就在部队了,一年都很难见到一面,但俩人一过就是一辈子。”
    军婚加异地,“陪伴”就变成了奢侈。在这种极大的付出和牺牲下,父母却对两个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苞谷子、粗粮馍还是父亲每年休假带回来的任何好吃的,母亲一定是先给奶奶吃,这就是一种朴实的言传身教。”
    因为经常饿肚子,罗卫军对童年时期的吃食印象无比深刻,比如风靡一个时代的水晶饼,那是最甜蜜的记忆。跟着水晶饼的还有父亲休假带回家的小人书,让他在贫瘠的现实里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父亲自学的书法非常好,作品被挂在很多大学和政府单位的墙上,许是另一种潜移默化的遗传天赋,罗卫军从小也酷爱书画,临摹什么都惟妙惟肖。从小学开始,家里的门神居然都是他来画,甚至还有慕名求画而来的村民。每到春节假,他这个小学生比上学时还要忙。
    艺术天赋是相通的。在那个玩具是农村孩子奢侈品的年代,凭借着心灵手巧,废弃塑料窝出来的一身盔甲、铁丝造出来的手枪、木头泥巴做出来的冲锋枪,不仅让年仅几岁的“手艺人”罗卫军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更是造就了在共同贫瘠中小伙伴们关于童年的集体回忆。“所以说人要有手艺,有手艺就不会缺朋友。”罗卫军半开玩笑地说。
    关于童年,记忆中深刻的还有卖饮料补贴家用。确切地说是卖“冰峰”。这款一度风靡大西北又经历了和北冰洋汽水一样的低迷期,差点绝迹江湖的碳酸饮料,谁能想在后来会和陕西的凉皮、肉夹馍一起变成了西安网红小吃界著名的“三秦套餐”。
    大夏天烈日炎炎,农忙时节,苞谷林里穿梭着和罗卫军一样叫卖冰峰的孩子们,只不过他是最小的——双手用吃奶的劲儿提着一大筐几乎比自己还重的饮料,没二两肉的腰朝后绷得像一张弯了的弓。
    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叔叔婶婶们看他提得吃力,都主动等着买他的冰峰,给他早点“减负”回家。就连他的“竞争对手”们都特别照顾他。“有个模样像大孩子的头儿,冲那些抢地盘的孩子喊了一声‘都先别动!让这个小家伙先进去卖!’然后那些大孩子就真不动了,一直等着我从苞谷地里出来把所有冰峰卖完了他们才开始进去卖。”
    那声“都先别动”,温暖了罗卫军许多年。这些回忆,经历过社会锤炼和时光沉淀,那些苞谷、冰峰、水晶饼和最初的小笼包味道,裹挟着此后许多年他读的书、画的画和遇到的人,最终发酵成了一个名叫“长安集”的品牌和平台,或许,这里便是一种注定和缘起。
    入世:关于马桶的第一课
    后来的罗卫军,在父亲从部队转业回到西安后,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他为了浓浓的乡音在无数个夜里对着报纸和新闻联播苦练普通话;包括他在一家四口借住的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知耻后勇通过一学期成绩提高到班里前五;包括他在小学传达室一个人痴迷画画到天亮;也包括一直遗憾从未实现过的“见义勇为”梦。
    命运的第一次转折是在高中。罗卫军在西安九中读高二,这年,某位校领导去南方考察,带回了一个叫做“分流”的概念。“其实就是现在国家提倡的职业技术教育,还开了个动员大会,大意就是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然后我们那一届就成了改革创新的对象,有了一批没有上大学的学生,也有了最早的几个技能班:裁缝班、微机班,后来还要开司机班,给驾校输出技术性人才。”
    这次改革拉长看,是改变罗卫军命运轨迹的源头。“分流”后,他读了旅游班,因为成绩优秀还当了班长,继而毕业后分配到了当时还是国企的西安宾馆。
    当时西安宾馆级别很高,接待外宾和商务会议,看着那些西装革履来开会的人和来自各个国家光鲜亮丽的外宾,罗卫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没想到他报到后被分到了客房部,带他的师傅给他了一个装满各种奇形怪状刷子的盒子。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独立完成刷马桶。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鸿沟让刚毕业的罗卫军激情碎了一地,师傅关门走后,在马桶旁边,他崩溃了很久。靠着心底残存的骄傲和家人的嘱托,用了很短时间,心态调整过来的罗卫军不但彻底接受了现实,还暗下决心要突破这种现状。那天,带了无数徒弟第一课练习刷马桶的师傅看到了他从未见过的一幕:这个之前脸色难看的徒弟居然美滋滋边干边哼起了歌,不但把他交代的地方刷得干干净净,没交代的地方,包括天花板和犄角旮旯也都打扫得认认真真。
    “我看着师傅戴的白手套检查完后几乎一尘不染,心里莫名安定了很多。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突破了一种心理边界。后来许多年,我在不断突破这种边界时,总能想起那个哼着歌儿刷马桶的自己。”罗卫军回忆说。
    突破成长桎梏后的罗卫军,后来的发展像开了挂。不但以很短的时间成为西安宾馆的领班,懂一些外语的他还经常能获得外宾的表扬信,有时甚至一晚上就有10封。后来他开始带团队,也是单位最优秀,原因很简单,他哼着歌干完活就去帮那些手脚慢的人。这种带动下,整个团队形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得益于父母的开明,罗卫军拿到手的第一份工资140元完全由自己支配,他请帮助过自己的人吃饭,也请没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吃饭,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进阶:生意、企业和创业
    大概从1993年到1998年,白天工作,晚上充电和读书,罗卫军在西安宾馆的日子过得很快,但仿佛一眼看到了头。一个机缘巧合,他告别了职场第一站,来到富平陶艺村,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
    从员工招募、培训,到管理和采购,罗卫军和团队从无到有一手搭建起当时这个新潮的旅游度假村。待人真诚的他很快赢得了员工们的信赖和拥护。
    比如,他会在度假村门口的诊所自掏腰包放200块钱的“医疗基金”,团队里谁有头疼脑热的都可以去诊所用他留下的钱看病开药;比如,他会以身作则陪着思想麻木犯了错的员工一起在太阳下罚站,任员工怎么劝也不后退。从此,他带的团队亲如一家。
    有一次,老板有事临时带他从度假村离开,半夜回来“突击检查”工作进度,发现居然整个度假村灯火通明。老板黑着脸又忍住性子听员工解释。“我们就想好不容易罗经理跟你们领导去西安了,不想让他再跟我们每天干活了,我们想着你们明儿才回来,赶紧弄完,这样他就不干活了……”看着几乎提前完工的墙面、地面,老板和他心里都暖洋洋的。
    从度假村走的时候,他拦了又拦,员工们依然送他步行了5公里去搭车。在罗卫军作为文旅行业职业经理人的那些年,他和团队总是互相感动,留下了很多业内津津乐道的故事。
    许是骨子里不盲从的一股劲儿,几年后他开始自己折腾创业。卖福彩、卖多肉、卖礼品……接地气的真诚作风和敏锐的商业直觉,让他几乎卖什么都能赚钱,曾经还因为多肉卖得太火爆上了各大媒体,题目大概是《引领都市新消费模式》。他后来还成为了西安市政府最早一批41个创业指导专家之一。
    “当时中小企业扶持大学生创业贷款,我是不同意的,我特别不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因为一张白纸抗风险能力太差,那会儿一失败可能一辈子都很难翻盘了。”不论观点对错,谈起这些的罗卫军很像一位意见领袖,旗帜鲜明但内心柔软。
    后来,罗卫军的商贸之路走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一度成立了好几个文化公司专门为业务分类:“办公用品的一个板块,酒店用品是另一个板块,还有礼品是专门一个板块。”
    尤其在文创礼品领域,罗卫军早年的艺术天赋在礼品设计和包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文载道,有几款和政府合作的文创纪念品在某干部学院的平台上一炮而红,他和本地官媒合作《清明上河图》系列文创,成为了市场爆款,单品一年的销售额即超过了800万元。
    然而,就在罗卫军的商业版图正在逐步扩大时,2003年,“非典”来了,给他和他的初创公司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迷茫之余,他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报考西北大学加强学习;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开始了盲目投资扩张之路。
    故事是“老套”的,结局也是注定的。很多自杀性的项目投资把前面赚的钱都吃了进去,全部打了水漂。
    后来通过物业板块,罗卫军的创业路逐渐走向了正轨。但他干事创业的心态又历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他开始思考生意和企业的区别,开始思考社会价值,开始关注长期主义,开始想留下点什么。
回归“守艺人”走自主创新路
    2008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低谷思考期的罗卫军去深圳参加那一年的国际礼品博览会。在深圳,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姿态和阵容庞大的国际礼品业深深震撼了他。尤其是当组委会官员告诉他,“深圳的礼品产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占到了全市GDP的30%”时,一个闪亮的念头让他精神一振:做自己真正的文创。
    陕西是一座文化大省,西安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但文创礼品产业每年对城市GDP的贡献不足2%,深圳仅仅建城40多年,礼品产业却占到了GDP的30%。
    无论从哪个角度,罗卫军都判断,文创产业在西安的发展潜力巨大。回到西安后,他感觉自己又找到了新的奋斗意义,就在这一年,他和自己的两位初中同学仅以2万元资金,注册并成立了陕西同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启创业路。
    告别了过去的浮躁,回归“守艺人”的罗卫军深刻意识到,被动地销售模仿礼品,永远都不会超越竞争对手。克服重重困难,他带着团队自己策划、设计,和深圳优秀的生产商共同合作,多款自主文创礼品陆续推向市场。
    不同于过往的产品,这些新推出的礼品都带有浓厚的文化IP:陕北的传统手工剪纸、华县的皮影、秦汉瓦当古钱币、兰亭序的金版画等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罗卫军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也为此后“长安集”的灵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落地:打造乡村振兴下的“南泥湾”
    2021年,在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模式进行多年融合践行后,罗卫军正式注册成立自主品牌——陕西长安集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据长安集品牌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胡友琳介绍,“长安集”在品牌发展过程中重点以文创产业、乡村振兴产业为基础,在订单农业、电商运营、文旅运营、高科技研发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战略布局,这些业务板块看似跨度较大,都是围绕打通最终C端通路这一核心目标进行的产业布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安集”平台正在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中,其中南泥湾项目已经开始落地。
    “我们和南泥湾的乡镇村达成深度合作,在当地有3000亩农业基地,正在打造‘基地+合伙人(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工作站+互联网农业’的全方位合作模式,通过核心技术研发与新机制的示范,打造可复制的南泥湾模式,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升级,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胡友琳介绍,目前3000亩农业基地主打百果园金香玉蜜瓜、4K吊篮西瓜、梅陇网纹瓜、阳光玫瑰葡萄基地、水果番茄基地等特色有机果蔬及羊业特色养殖。在主品牌“长安集”和“南泥湾”的联名下,拓展“幸福果园”“红色爱恋”“奋斗瓜瓜”“359旅”等子品牌正在形成战略矩阵,通过“线上平台流量+电商直播+线下体验网红店+集采订单”的渠道落地跑通平台的可复制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南泥湾样板’。”“我们在积极参加‘万企兴万村’行动,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后,大棚特色农产品种植营收预计达到1.2万元/亩,自营农业营收达到1万元/亩,加上联营基地的模式管理,仅南泥湾项目的总营收预计将达到每年5000余万元,为当地解决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左右,同时还能间接带动周边农旅休闲板块的营收。”胡友琳介绍,“我们正在结合自身品牌产品的资源优势,通过搭建销售平台,开展村企结对共建,为乡村和农民兴旺增收‘造血’,为村集体经济蓄势添能。”
    长安味道 世界知道
    “我们创立的初心就是‘集大良造民生优品’。通过西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人文的赋能,让长安好物、三秦好物也就是地标类农副产品、非遗老字号产品,通过严格的品控甄选和线上线下平台的搭建,输出商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致力共同富裕。”罗卫军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这将是我的最后一次创业,我将会用毕生精力去投入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里去。也希望通过商业实践,我们能讲好品牌故事,为社会传递出‘敬良心、守诚信、勇传承、敢创新’的价值观,最终让‘长安集’作为中国的民族自主品牌,走向世界。
    从童年的“冰峰、苞谷地、水晶饼”,回望罗卫军的“长安-斗门-镐京”,无论是在喜马拉雅里坚持对传统经典的每日晨读,抑或在自己公众号《罗大焖的杂货铺子》里记录乡愁,生于斯地,长于斯地,这位可以用艺术和商业同时表达市井的陕西企业家,冥冥之中仿佛注定要用尽一生去让“长安味道,中国知道”;也在用尽余生去实现“把长安带向世界,把世界带回长安”。
    或许这本就是他自己的长安“集”,此生所有的相聚,在此终于彰显了真义。
    (图1)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工商联副主席、长安集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卫军
    (图2)陕北的传统手工剪纸、华县的皮影、秦汉瓦当古钱币、兰亭序的金版画……罗卫军和他的团队设计的产品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厚重的历史文化,迅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也为此后“长安集”的灵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