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周口讯】“听说您是我朋友帮扶的贫困户。天冷了,俺们一块来您家看看送一条棉被,表达一份心意。”“好!太谢谢啦,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俺脱贫户衣食无忧。”日前,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平店乡刘桥村脱贫户、76岁的袁桂兰老大娘握住爱心青年王红杰的手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
据悉,袁桂兰的儿子单可友、儿媳刘艳灵因缺技术收入低,一家5口人长期住着几间漏雨的破瓦房。这几年通过学技术外出务工,2020年已经投资近30万元盖起了“小洋楼”。当天下午,刘桥村脱贫户单可杰、单中波、单可福、单刘喜都同时收到了一条“爱心棉被”。尽管这些脱贫户有的购买了汽车、新盖了楼房,对点滴关爱仍感激不已。
据了解,今年31岁的王红杰是本乡吴吉屯村返乡创业青年。他早年自己在北京卖服装,2016年去辽宁大连和父母一起做白钢护栏安装生意,后来自己独立经营茶叶店。在外创业完成了原始积累,今年5月份开始携妻子王丹返乡发展。在乡统战办、工商联、市场监管等部门帮助下创办了一个惠民商超——“恒民生鲜超市”。
正如一首歌词所唱,每个人都有故事,只是想不想说。深入了解交流发现,王红杰性格内向倔强、心地善良,敢于拼搏担当,总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次与朋友聊天得知全省各级正在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爱心活动,随即和这位朋友商量拿出几百元,为其所分包的5家脱贫户送去了过冬棉被,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笔者调查采访中发现,王红杰的确是一个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热血青年。每次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一些“水滴筹”之类求助信息,他都会捐出30、50或100元;北京一位8岁儿童患白血病他捐款5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东莞进货时捐款1000元。这正应了一位文人所言:“一切看起来偶然发生的事,其实都是必然”。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的是一份微不足道的爱心,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满足和感动。今后,我们不仅要把生意做好,还要持续不断慷慨解囊、力争把爱心发扬光大......”不善言辞、十分憨厚腼腆的王红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赵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