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共建 利益共享 人才共育 帮带共举 行动共推
陕西陇县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陈波平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陕西省陇县聚焦“五大振兴”,积极探索建立“五共五促”模式,构建村企发展共同体,实现村企合作共赢,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组织共建,促基层建设。发挥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等方面优势,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村务管理中,为村级基层组织输入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引导实施村企“互派双挂”制度,即村级党组织可选派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到企业挂职学习,企业可选派负责人或管理人才到村挂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荣誉职务,通过共同过组织生活、开展党员结对帮带活动等,强化村企深度联合,夯实“联”的根基,推进村企共同发展。
目前,全县已有25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到村挂职或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荣誉职务,15名村干部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到企业挂职,推进村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利益共享,促产业兴旺。聚焦产业振兴,找准发展着力点、利益契合点,深化拓展“企业+镇(村)+基地(项目)+农户”发展模式,把企业、村集体和农户“镶嵌”到项目上,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积极组织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苹果、核桃、香菇、中蜂、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开发符合本县域实际的特色产业和休闲康养、民俗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全县共实施村企联建产业项目84个,总投资约2.4亿元,预计增加群众收入5000万元。
坚持人才共育,促就业创业。建立村企互培、互聘、互相交流的人才共育共享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人才培训。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并推动人才在村企双向流动。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40场次,受训人数达2000余人,返乡创业15人;通过人才共育,直接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00余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坚持帮带共举,促乡村发展。组织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光彩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时代担当,结合结对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进一步理清完善发展思路和目标,帮助帮扶村完善振兴规划,通过消费帮扶、扶残助残行动,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举措,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共协助制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规划35个,帮销农产品价值近5000万元,累计为各村捐赠防疫物资80余万元,开展扶残助残培训9场次500余人,企业投入300余万元参与乡村治理。
坚持行动共推,促多方共赢。坚持内外互动,在充分挖掘县域内民营企业潜力的同时,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县域外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坚持多方联动,突出县镇联动、部门联动、村企联动,共同发力推动,协调落实好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实施、产业发展,努力为民营企业参与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牵好线、搭好台。
今年,陇县专题研究“万企兴万村”行动,调整充实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切实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领导小组召开协调推进会议6次,相继出台羊乳全产业链、稳就业、金融等支持政策。
陇县102个民营企业与全县104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坚持清单制管理、项目化推进,谋划各类项目103个,形成农旅融合型、产业带动型、就业创业型、消费帮扶型、爱心公益型等项目类型,实现村企结对合作全覆盖,全面激发村企发展活力,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图)陕西省陇县民营企业丰田蜂业结对当地八渡镇杨家庄村、桃园村、大力村,带动655户群众养殖中蜂1.5万余箱,年人均增收4300余元。图为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中蜂养殖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