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企业家的新特点与新责任

作者: ■马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年企业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高度关注青年企业家群体的成长,认真分析青年企业家群体的特点,鼓励青年企业家继承好先辈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勇挑使命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创业发展、再立新功。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不少老一代企业家相继退出企业管理,年轻一代陆续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根据全国工商联曾对各省级工商联1300余位企业家副主席调研统计显示,已有600余位准备或者已经交接班,占比达46%,企业交接班高峰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大批青年人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全国工商联曾做的“双创”评估调研显示,留学归国人员、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科教人员、大学毕业生成为“双创”的四支主力军,39岁以下的青年人成为创业主体。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到达新高点,每年新增市场主体1900余万户,平均每天新设5万余户,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人,创业的高峰已经到来。企业交接班高峰和大众创业高峰带来的“双峰叠加”效应,推动青年企业家担负时代重任。
    事实上,青年企业家也正在践行企业家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在捐资助学、公益志愿、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建言献策的“两会”会场,在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无人驾驶、AI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特别是最近几年,在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知名商事活动上,都活跃着青年企业家的身影。
    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发展红利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厚植了青年企业家成长的肥沃土壤,造就了青年企业家群体“三高两强”的成长优势。
    国家重视程度高。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后,各类支持年轻人创业创新的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各地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纷纷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器、成立创投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年轻人干事创业搭建平台,释放年轻人活力、发挥青年企业家作用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
    知识层次高。受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影响,以及父母一代经济条件改善,当代年轻人普遍受到了良好教育,青年企业家群体更是如此。从企业交接班群体看,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大专以上学历占96%,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47%。从创业群体看,拥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分别达51%和47%,都是拥有高学历、新知识的年轻人。
    创业创新热情高。青年人处于“爱折腾”的年龄阶段,加之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机遇感召,青年企业家们普遍不安于现状、不因循守旧。据问卷调查显示,对本企业未来发展表示会“坚持主业、做大做强”的青年企业家占71%,大部分青年企业家都把创新列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规则意识较强。青年企业家是在市场经济规则已经建立、法制建设相对健全的健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契约意识、法制观念普遍较强。调研显示,有80%的青年企业家遇到经济纠纷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62%的青年企业家把“诚信”列为企业家必备品质。
    自我提升意识强。青年企业家虽然普遍学历较高,但这些年轻人走出校园之后,自我充电、加强学习的意识依然很强,不少青年企业家修过工商管理硕士和高级管理人员硕士课程,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研讨班、进修班以及学习考察活动。
    青年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青年企业家成长经历有限,对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缺乏切身体验和比较,经受的挫折少,经历的磨炼少,耐心和韧劲不足。又如,有的青年企业家很小就出国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对党情国情社情了解不深。工作、生活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吃苦耐劳的精神较为缺乏。再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等状况,定力不够。
    应该认识到,青年企业家的成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可以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青年企业家一定能实现健康成长。我们也期待青年企业家能够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个人修养,注重开拓创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传承老一代企业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发展信心,努力担当起促进改革、引领转型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