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广建政企“连心桥”

作者: ■本报记者靳生通讯员朱爱坤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工商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化政治引领、聚力服务经济、推进商会建设、助力“双招双引”,不断促进“两个健康”,为助推铜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赋能添彩。
    注重引导夯实思想根基
    积极抓实学习教育,在铜陵全市工商联系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组织青年企业家沙龙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主题党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党史谈感想等活动12次。
    积极抓好商会党建,常态化联系指导所属商协会党建工作,选派指导员、设立统战联络员,争创非公党建示范点。副主席单位新能集团、日飞轴承党支部获评“全省‘双强六好’优秀基层党组织”,副主席单位铜都流体党委被授予“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示范点”荣誉称号。
    引导其参与慰问困难老党员、疫情防控、光彩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民企投身乡村振兴等行动,推动铜陵全市82家民营企业与82村结对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注重保障健全工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实施办法,建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召开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定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及时通报重要情况,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形成各方面既分工明确又高效协同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格局。
    联合铜陵市税务局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联合市人社局开展援企稳岗政策宣传活动,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群体,发布援企稳岗政策清单,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联合市委政法委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制定出台《铜陵市政法机关定期走访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涉政法类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建立“万所联万会”机制,深化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同时,加强政企交流,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会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主动热情地为民营企业办好事、解难事,通过双向良性互动,增多交往、增加了解、增进感情,架起政企沟通“连心桥”。
    注重服务创优营商环境
    开展调研走访,深入贯彻“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开展“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大走访大调研。依托“铜商沙龙”载体,与市建行、市中行、市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先后举办3场银企对接会,帮助会员企业获贷1.8亿元。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平台作用,会同市司法局等部门组织开展送法暖民企活动,举办法律知识宣讲5场,接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累计受理商事纠纷案件960件,调解成功430件,涉案金额3.5亿元。
    着力培育发展人才,注重从高科技产业、新兴业态领域发现培养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坚持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选人用人标准,将百名综合研判政治素质好、有一定代表性的民营经济人士纳入工商联执常委;推荐50多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到各级人大、政协,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助力民营经济人士实现自身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注重招商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线索摸排,发挥工商联联系广泛优势,动员会员企业及商协会积极参与“双招双引”。
    根据全市6大重点产业链,将113家执委企业划分为6个小组,开展产业链招商,累计摸排有效招商线索23条。同时加强异地商会建设。以长三角、珠三角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与上海市松江区工商联、无锡市工商联签订友好协议,缔结友好商会。推动新成立杭州、太原、天津铜陵商会,积极推进海南、广州、武汉、济南、昆明、沈阳、大连等地铜陵商会组建工作,打造双招双引“桥头堡”。
    还发挥商会主体作用。广泛开展“我为招商出份力、我为招商献一计”活动,宣传推介铜陵招商政策,推动铜商回乡投资兴业。今年以来,拜访外地商会及客商30余次,在上海、苏州、无锡、济南、温州、合肥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6场;举办“外埠商会铜陵行”系列活动,邀请外地客商来铜考察25批次187人。其中,商会引进开工项目2个,完成签约项目4个,重点在谈项目7个,项目拟投资额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