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带活一个景区”
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旅游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
■曾波
近年来,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打造旅游产品新业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接待人数大幅攀升。2016年,历时4年投资2.6亿元建设的玻璃桥投入市场,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至今共接待游客900多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上交税收4亿多元。
独特的旅游项目,让一个平凡的景区闪耀在旅游丛林之中,并辐射带动景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被形象地称为“一座桥带活一个景区”,玻璃桥已成为张家界旅游新名片。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湖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嗣清重视企业党建工作,带领企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用党建的思维谋划企业发展,用党员标准培养发展企业骨干员工,实现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公司全体党员、骨干在服务全域旅游“创三优”“平安景区”“清廉景区”“文明景区”创建工作中积极作为,树立了良好形象。
5年来,公司党支部发展党员7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建设。公司党支部是张家界市服务全域旅游“创三优”的窗口形象单位,连续5年被评选为市县“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党支部在企业发展建设、内部运营管理、企业文化丰富等工作中起着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湖南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罗嗣清积极履行职责,参政议政。近年来,就张家界旅游大交通、票务等旅游发展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成立“张家界市罗嗣清旅游公益基金会”,自基金会成立以来累计支付救助资金达到200多万元。
依法守法诚信经营
公司持续创新发展并取得不俗业绩。5年来,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产值累计达到21亿元,累计上缴各种税费5.04亿元。企业不断摸索创新型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都走在全国景区的前列,分时段网络售票、实名制认证系统得到市场检验,财务售票、现场检票在实践中探索出成功经验,智慧景区系统建设日趋完善。
当前,5A级景区创建、全国休闲旅游度假区申报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申请认定等工作正紧锣密鼓展开。2021年,旅游服务标准化成功通过验收,成为湖南省首个成功创建的国家级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企业积极开展自救,不断提质升级,推出新的产品,旅游+户外运动、极限挑战等休闲体育项目让人流连忘返。相继开放极限蹦极、高空滑索、飞拉达、攀岩、滑道等体验项目,深受市场青睐和游客追捧。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勃勃生机。
公司被评为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选为慈利县“行业纳税状元”“诚信纳税大户”等称号。2021年,荣获张家界市首批7个“清廉景区”示范单位之一。
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下,随着景区快速发展,旅游带动效应充分凸显,当地客栈、餐饮、农副产品、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大批当地村民返乡创业,公司录用200多人,带动近400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为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先后投资3650万元修建12公里通村通组公路,投资200万元建设饮水工程,解决景区周边老百姓出行难和吃水难问题。
通过一系列措施,企业和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既方便游客,也促进景区和当地社会同步发展,形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5年来,公司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洪救灾、疫情防控、助残助学和其他公益事业上共捐助5006.7万元。2017年,罗嗣清被评选为“感动慈利”最美人物。
参与防疫抗疫承担社会责任
2020年疫情以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旅游市场遭受重创。罗嗣清带领公司坚决服从疫情防控大局,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松懈,在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积极贯彻落实“六稳”“六保”,主动捐款捐物,承担社会责任。
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累计捐款150多万元,支援张家界市、慈利县抗击疫情,其中今年累计捐款约125万元。同时,公司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户籍所在地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公司现有员工193人,主要是张家界和慈利本地居民,大部分是景区周边村民,在景区关闭企业停产期间,为充分保障员工就业,企业坚决不主动减员裁员,不辞退一名员工,全员工资照发,确保企业员工不丢饭碗。
景区关闭停业期间,为鼓励员工按要求主动自我保护隔离,公司对遵守公司规定自我保护隔离的员工,每人每天发放50元补助,体现了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本文系张家界市工商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