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能使农民扎根县城的不是房子,而是稳定的工作和令人满意的收入。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遵循发展规律,注重整体规划,结合县城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特点,取长补短,以打造更加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来吸引农民主动进城。
近期,江苏阜宁、吉林桦甸、四川宁南等多个县级市相继发布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政策,包括实施特殊群体置业补贴、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的农民可享受5万元奖励、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等,引起社会热议。
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相关政策早已有之,这次是由于出现了“现金奖励”等更优惠政策,显得更引人注目。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到“人口流失县城”,要求这些县城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鼓励农民进县城买房,并提供一定优惠。
县城作为服务农村、连接城市的关键枢纽,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对乡村地区有直接的辐射带动能力。县城发展得好不好,事关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之后,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变。
笔者认为,最终能使农民扎根县城的不是房子,而是稳定的工作和令人满意的收入。《意见》提出,“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只有真正完成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新流入的县城人口才能留得住、有活干。
所以,县城要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保障,在就业、医疗、教育方面都要下功夫,例如,可以让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就近入学转学待遇、为从事个体经营的进城购房农民减税等,这就可以提高农民进城买房的性价比。
此外,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遵循发展规律,注重整体规划,结合县城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特点,取长补短,以打造更加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来吸引农民主动进城。例如,自然或人文条件优越的县城,可以通过产业发展来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岗位来留住居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