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争做行业排头兵

作者: ■张珍方
    从“地下”到“地上”,政府牵线铺就绿色发展“星光大道”;从“创新”到“节能”,双轮并驱构建循环产业链;从“市场”到“人才”,立足长远争做“金太阳”工程排头兵……十年间,日盛达从一家专业生产光伏玻璃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发展成为集新材料研发、煤炭生产、酒店药店、教育教学、现代物流、天然气供应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成立十年来,日盛达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依托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仅为煤炭企业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蹚开一条新路,也为行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样板。
    冲关破卡 占领高地
    光伏发电,关键在于光电转化效率。这不仅要想办法提高电池片本身的转化率,还要研究如何降低用来封装电池片的光伏玻璃的反射率。作为山西省内唯一、华北最大光伏玻璃生产企业,日盛达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叫做纳米在线镀膜技术。只要在玻璃上镀一层特殊的膜,就能大大降低玻璃的反射率,使透光率达到94%以上。目前这项技术已获相关专利37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从93.5%到94%再到94.5%,可别小瞧0.5%的区别。以50兆瓦的光伏电站为例,增加0.5%的透光率就可以使电站在理想状态下每天多发1000度电,够一个家庭用一年。
    在追求低反射率的同时,日盛达还一直在轻量化上寻求突破。如今,光伏玻璃的厚度已从原来的4毫米降低到2毫米,重量减少了一半。广泛应用于高档建筑的内外装修、高档园艺建筑、电子产品、高档轿车玻璃、太阳能电池等高端市场。目前,2毫米的光伏玻璃已实现了批量生产,年产值可达5亿元。
    技术突破一小步,市场迈进一大步。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抢占行业制高点,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补链强链 加速崛起
    在补链强链方面,日盛达有着科学的规划。
    上游,立足硅材料自主生产,打通产业端口。2021年6月,日盛达在拥有丰富硅砂的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芾兰岩村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30万吨高纯硅砂项目,从源头解决“硅源”短缺问题。
    中游,打造光伏玻璃生产核心竞争力。目前,日盛达生产的厚度仅有2.0mm的光伏玻璃,以独有的高透光技术,引领轻薄智能的行业潮流。
    下游,日盛达与国内光伏组件龙头企业紧密链接,光伏玻璃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原片玻璃、钢化镀膜玻璃、打孔钢化镀膜玻璃和丝网印刷玻璃等主产品,获得了欧洲SPF产品认证,除定点销往晋能、潞安、协鑫、晶澳、英利、阿特斯等国内企业,同时畅销于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外市场。
    日盛达初步形成从硅砂提炼到光伏组件制造安装的整体垂直光伏产业链,进一步夯实了国内国际光伏领域的实力地位。
    要做好光伏产业链建设,更重要的是引进更多的“强者”“强链”,针对薄弱环节“补链”。用技术创新抢占市场高地,日盛达的脚步从未停歇。引进智能机器人提高品质效率,“配合料颗粒化工艺研究及应用”和“高纯石英提纯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列入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先后开发出背板打孔、丝网印刷光伏玻璃新产品……这些具有挑战性、前瞻性的技术创新,成为日盛达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立足长远 再战二期
    日盛达一期光伏玻璃项目年生产光伏玻璃原片2000万平方米,产品经历了从4毫米到2毫米的厚度跨越,通过其配套的钢化镀膜加工系统,使得生产的光伏玻璃透光率增加到94%以上。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技术再升级。
    拼“薄”。满足光伏组件轻、大、薄的发展趋势,采用最新超薄压延成型工艺,能够生产厚度1.6mm的超薄光伏玻璃。厚度的减少,意味着透光率增加,发电功率提高,运输成本减少,安装费用降低。
    降耗。等宽投料技术,降低原料熔化能耗;纳米喷涂窑炉全保温技术及远红外热反射技术,减少热损失;窑炉卡脖结构,提高熔化效率……过去生产一公斤光伏玻璃,需要1630卡的热量,通过采用新技术,每公斤光伏玻璃能耗降低至1350卡热量。
    提“智”。未来,全部生产将植入工业大脑,打造从供应链、制造线、开发商到客户端的全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的加持,将进一步助推绿色低碳的发展步伐。
    倾心公益 传递力量
    企业发展不能仅注重经济效益,更要心系社会民生,投身公益,回报社会。
    在关注教育方面,早在2003年,我就自己出资300多万元重建了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河南村小学,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2009年8月还出资3000多万元,对长治市上党区文昌学校进行重组,招聘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校长和教职员工,让这所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救灾捐赠方面,十几年来,为汶川地震捐资20万元,为玉树地震捐资12万元,为山西抗洪捐资300万元,为上党抗疫捐资100万元;在扶贫攻坚方面,先后带领壶关县4个村、平顺县4个村、上党区贾掌镇脱贫致富;在回报乡亲方面,每年为村民发放取暖煤2000吨,为残疾人捐赠轮椅1000多辆,图书15000余册,改造排洪沟,铺设水泥管道,拓宽改造街巷,完善村民饮水工程,每年为大学生提供奖学金20多万元,为55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每月100元……有人曾问我这些年为公益事业花了多少钱,我说:“为公益事业,花多少都不算多。”
    非凡十年,磨剑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盛达终于成为光伏产业领域的一支劲旅,成为山西综改转型示范的标兵。2022年,日盛达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被列为山西省政府上市企业倍增计划主体之一。未来,日盛达还将为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日盛达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