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积极探索创新

三步走深化拓展“两个健康”工作

作者: ■本报记者张粲
    近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紧扣河南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服务为先、企业为本,注重融合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深化拓展、效能提升。
    成立以淇滨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和4个产业专班,对全区“两个健康”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专班式推进、常态化督导;制定政企面对面恳谈、“五位一体”服务等制度,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同心、乡贤、暖心”区乡村三级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成立淇滨区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中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经费预算3000余万元。
    坚持服务为先
开创“两个健康”工作新局面
    帮扶企业向“政策精准”聚焦。建立“领导干部领衔+服务管家落实+工作专班支撑”工作模式,为268家重点企业配备服务管家,着重对服务管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滴灌式辅导培训,确保惠企政策落实落细落精准。上半年累计协调解决疑难杂症259个、帮办代办127项业务事项、减税降费9亿元、融资12.6亿元。
    流程体系向“需求精准”聚焦。建成全省首个5G政务服务大厅,1000多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窗通办”,37个事项实现24小时“不打烊”自助办理,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95%;向乡镇街道赋权47项政务服务事项,“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四级联动”事项覆盖率达82%,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搭建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入驻民营企业1497个,涉企政府部门40个,企业诉求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
    服务手段向“亲清”精准聚焦。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对于49项列入“免罚清单”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政策辅导、示范帮助等不见面监管、不干扰监管,73起案件享受“免罚清单”政策红利;强力推进“护航”“暖心”“清风”三项行动机制,出台《淇滨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倡导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
    坚持企业为本
铺就“两个健康”工作新赛道
    立足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定期开展专场政银企对接会、洽谈会,搭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上半年累计为24家企业解决信用修复问题,为国立光电等4家企业申请银行贷款2250万元,帮助企业融资3.5亿元。
    立足企业破解“招不来、留不住”问题。方法上线上线下同步招,岗位上工种待遇同时亮,手续上上门服务一体办。上半年帮助企业引进人才3200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66人。
    立足企业家破解“提什么、怎么提”问题。开展“三提”行动,政治上提素质,增强初心使命;思想上提能力,增强责任担当;工作上提作风,增强依法经营的自觉性。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和政策培训3000人次。
    注重融合发展
    激发“两个健康”工作新引擎
    与引智成效相融合。围绕数字核心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与2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28家省市创新平台纷纷落地,河南省科学院鹤壁分院在第三季度挂牌,鹤壁密码先进技术研究院纳入省科学院体系。
    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融合。制定营商环境“1+20”工作方案,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县级领导干部带头与78家重点企业结成对子,选派197名“五位一体”服务专员,淇滨区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市辖区第一名。
    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相融合。立足乡村产业融合,鼓励引导民营经济积极投身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创文旅、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淇滨区30家民营企业与乡村结对帮扶,积极引导企业构建“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在乡村治理、消费就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