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企业家彭天斌:

低头耕耘 终有收获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在近日揭晓的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名单上,沧海集团承建的阜阳市道河路西延建设工程榜上有名。这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最早,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把奖杯稳稳放在背后书架上之后,彭天斌马不停蹄地走出办公室,他的日程很满,还有两场工作会议在等着他……回首望去,办公室里各式奖杯几乎已经摆满了一面墙。
    生于1980年的彭天斌,如今已被授予众多头衔:中国长三角十大杰出青商、全面小康建设杰出贡献人物、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度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鄞州区工商联副主席……但彭天斌内心始终牢记的那个头衔,永远是至朴至简,却蕴含独特力量的五个字:青年企业家。
    作为一名八零后青年,彭天斌始终以至诚信、秉初心、干实事的精神,将一个总资产50多万元的小公司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拥有近20家子公司的上市公司。他用脚踏实地的方式为自己的青春作出成长注解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激励着我们,真正展现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青年企业家的魅力风采。
    天道酬勤
    回顾彭天斌二十几年来的奋斗历程,他始终是一个孜孜不倦、永不懈怠的开拓者。
    2001年从鄞县中专毕业时,彭天斌仅仅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热血和远大抱负,他放弃了进入国家单位工作的机会,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创立了沧海园林公司。
    创业之初,暗礁遍布。经验不足、人脉薄弱、资金短缺等问题接连显现,导致公司经营状况一度风雨飘摇,但这种极端境地,也丝毫无法动摇彭天斌的意志信念,在合伙人选择退出后,他默默下定决心:“你们走就走吧,但园林这行我是干定了。”经验不足,他就在白天主持公司事务,晚上通宵达旦恶补专业知识;人脉薄弱,他就把手上的每个项目细节都臻至完美,依靠过硬的业务水平来留住更多“回头客”;资金短缺,银行融资到了上限,他就到处寻找可靠的私募基金,以更严密的管理手段开源节流,甚至为压缩人力成本亲自下场指挥建筑团队……
    彭天斌的坚守如同一颗埋在泥土里的种子,破土而出,奋力生长,毋论雨打风吹,一点一点平稳而坚定地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大道至简
    临海人祖辈血液里流淌着的,是诚信勤奋、求真务实的干事精神。这种精神无疑也在临海人彭天斌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壮大,公司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所面临的抉择和考验也越来越艰巨。2015年12月,沧海控股揽得湖州太湖国际健康城配套基础设施一期工程5亿元的标约,可在中标之后,国内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却因种种原因上涨超过三成。这次涨价无疑抹销了这笔生意所有的利润空间,甚至公司在经过计算之后,发现按照合同缴纳违约金,也远远比项目建成后带给公司的损失要小。
    走在分岔路上,临海人彭天斌身上流淌着的诚信精神使得他力排众议,决定即使是赔钱,也要完成这次项目,否则,有钱赚就打破头去竞标,没钱赚就违约交钱走人,生意人的信义又被置于何地?
    领头人的气质,也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干事气质,正是彭天斌多年来坚持“诚信勤奋、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让公司能够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稳步发展,时至今日,沧海控股已经从一个只有十余名员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控股十余家子公司,销售收入近十亿元,多达两千余名员工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
    人道光华
    在彭天斌身上,不仅有着临海人诚信勤奋的品性,也具备着中国人特有的仁爱情怀和家国担当。自公司创建发展以来,彭天斌率领沧海控股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回馈社会,让当地群众、家乡百姓、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彭天斌就协同青企协会的成员,通过海外业务资源,克服了时差问题,一连数日昼夜颠倒,坚持线上开会讨论物资采购和分配等难点问题,最终通过与东方航空的通力合作,彭天斌顺利把在国外采购的2000套医用防护服和2400个医用护目镜运往国内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多年来,彭天斌主动履行企业家职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彰显了大爱无私情怀。2010年7月6日,彭天斌建立沧海慈善扶贫基金,每年提供至少50万元的资金帮助台州老家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汶川地震时,沧海控股共向灾区捐款25万元;以个人名义与多名外地学生进行结对助学,一直到学业结束;2017年4月,彭天斌受邀于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担任“PPP和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2018年,被评选为甬港青年创业导师;2021年5月,当选宁波市鄞州区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及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彭天斌也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更年轻的一代人。
    “低头耕耘,终有收获;抬头看天,有诗和远方。”这就是彭天斌的人生哲学,是他的创业之道,更是他未来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