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助中小企业华丽转身(上)
作者:
■本报记者林宏伟 通讯员程景亮王少波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关乎当下发展和长远前景的关键命题。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于8月3日主持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政府、市场两方面发力。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强化财政支持,撬动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合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那么,各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如何,有哪些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本报将持续关注。
浙江:推进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
浙江省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系统化、批量化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努力打造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新优势,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浙江省统计局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6.1%,增加值占比70.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4.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
今年,浙江省政府出台《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结构加速变革,数字化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企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聚焦“415”产业集群和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行业,重点围绕中小企业集聚、产业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细分行业目录。为了服务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革,浙江省经信厅边开发、边探索,成功将企业码打造为“三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和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63.9万家市场主体申领企业码。
政府根据细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打造数字化改造“N+X”应用场景。“N”为细分行业基础数字化应用场景,可基本满足企业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共性需求。“X”为企业个性化应用场景,满足企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供应用企业自愿选择。面向同一细分行业,支持数字化总承包商为不同企业提供适配性强的“N+X”应用场景。浙江雅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了立库、AGV、智能化看板,打造了战情指挥室。在数字制成中,进行了数字化呈现。之前,冲压件的搬运、上料需要安排8名工人,工作繁重且单调。从去年10月份开始,浙江雅虎投入400多万元,对仓储物流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引入AGV无人搬运车和智能仓储系统,不仅省下了人工,而且机器不休息不下班,3台集成冲压设备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每天至少减少2个小时的停机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浙江舜云互联打造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球电机及驱控系统全产业链提供N个场景“线上+线下”深度结合的业务运营服务,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智能制造、未来工厂、供应链采购协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场景、跨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打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业务落地最后一公里,从而带动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
浙江省还打造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大脑,提升平台化服务能力,以线下企业端轻量化改造与线上云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标准化、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首批“云上企业”。加西贝拉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云基础。引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服务,打造企业数字化标识全要素管理体系,打通销、研、产、供、服、管等多维度数据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数据采集、算法模型、AI等技术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损失点,预测预警风险,制定产能利用率关键路径,保障以生产为主要核心关键的正常经营节奏,提质增效降损,支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实现多类型批量化生产能力柔性制造管理。生产效率提升26%,库存周转率提升36%,管理成本降低28%,实现价值链关键数据100%透明化管控。
辽宁:赋能中小企业华丽转身
辽宁省内各市都在积极融入、拥抱“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鞍山市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依托12条“老原新”重点产业链,全力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强健经济发展新引擎。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9%、打造形成2000个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的发展目标。
为了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步伐,促进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年年初,辽宁省还组织开展了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建工作,并公布了首批16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名单。
按照要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要充分整合资源,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转型能力、降低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着力解决“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难题。并在场景应用落地方面,以项目为抓手培育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锦州市则充分把握数据产业发展机遇,立足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挺进的数字产业发展新格局,将数字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引领性产业,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让数字经济成为引领锦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力打造数字服务产业新锐城市、陆海新通道的信息走廊、区域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和辽西数字产业中心,为“数字辽宁”注入锦州动能。
依托企业原有的近20年的制造经验、技术支持,历经8年的技术储备及产品研发,在智慧双碳和企业能源数字化领域,辽宁旭辉智能电力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中国企事业能源数字化转型的运营服务商和能源互联网企业。现已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及5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强大的研发团队、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及高端的检测设备,专业的电力工程师运维团队。于2021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第三方节能诊断服务机构、雏鹰企业、军民融合企业。
从一家电力设施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器材制造,电力设施器材销售的生产型企业到能源互联网企业,辽宁旭辉智能电力有限公司的转身得益于企业对数字化的积极拥抱。
无独有偶,以“产品+数据”为智慧水务的业务核心,以“服务”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云平台大数据总体架构开创者,辽宁派尔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给城市供水提供物联网数据和智测、智控、智慧平台服务与智慧运维服务,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有效应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漏损率由原来40%-60%减少到20%左右,为自来水带来20%-40%收益,节约人力成本10%。
而围绕海绵钛全流程智能工厂的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目标,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则以数字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要素,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海绵钛工业技术不断相互融合的环境下,建设宝钛华神海绵钛全流程智能工厂,建设我国首个海绵钛全流程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
与此同时,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夯实海绵钛生产技术,推进海绵钛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的优化提升,推动海绵钛业务系统综合集成,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的创新能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实现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数字经济成为引领锦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