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作者: ■谭鑫

    我的父亲是阳光能源的创始人,他带领阳光能源开启了东北光伏产业的破冰之旅。我从小耳濡目染的是父亲那辈的阳光人历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艰苦创业,最终实现白手起家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一直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2007年,从英国留学归来,我加入阳光能源,从集团附属公司,到上市公司,我跟着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学习公司日常管理和运营,再到全面掌管企业,得到了全方位历练。
    2011年,我28岁的时候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阳光能源集团的总经理;2020年底,我担任集团董事长。都说十年磨一剑,过去的这十年,我与阳光能源共成长。父亲常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关心关怀,就没有今天的阳光能源。我领会父亲话中的深意,就是要时刻听党话,跟党走,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青年企业家。
    从个人感情上来讲,我亲眼目睹了父辈们从昔日的2台单晶炉起步,发展到光伏行业第一梯队企业。这种感情割舍不断,作为新一代阳光人,我有责任挑起这个担子!但是,这个担子该怎么挑?怎样管理几千名员工的企业?能不能把企业传承发展好?这是对我的考验。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过去,阳光人吃苦耐劳,用汗水铸造品牌,用实力抢占市场。阳光能源赶上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黄金时期,那是一个竞争相对较弱,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时期。公司当时的技术水平领先于同行业很多,所以成长迅速。然而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并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当今,行业中后起之秀纷纷涌现,就要求企业更加努力,从新的角度为发展注入活力。我想,这正是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奋斗方向,让企业在新时代有更长足的发展,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优良传统,找出科学的管理方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在阳光能源工作的这十多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2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但纵观发展历程,可谓惊涛骇浪,波澜壮阔。不断有企业从兴起到繁荣,从危机到沉沦,经历着过山车式的跌宕起伏。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阳光能源结合自身实际,苦练内功,抢抓机遇,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开拓之路。
    在危机中找机遇
    2011年,光伏产业遭遇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冲击。全球经济不景气,对市场拉动乏力;光伏行业过高的毛利率吸引了大批投资者,造成全球产能过剩50%。国内情况尤为严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已使产品售价跌至成本价格之下。
    我们经过冷静分析后认为,这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恰恰是公司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阳光能源的机遇在于,在产业危机中一些竞争力低下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而阳光能源正是在这一危机中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扩大产能、进军终端市场而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别的企业面临转产、关闭、破产的形势下,我们却咬紧牙关,大干快上。拉晶环节新投入192台单晶炉;电池和组件环节也纷纷扩产。
    我们进军终端系统工程,投资6亿多元,先后建设了锦州南山10兆瓦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格尔木2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灯光多个项目。其中格尔木2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仅用4个月时间,创造了当时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的最快速度,并于当年年底一次试运行成功并网发电。
    进军终端市场,极大地提升了阳光能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展示锦州光伏形象,为国家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经历整合期的沉淀之后,国内的光伏产业逐渐由无序上马、盲目扩产向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转变,形成一个更为理性的发展环境和市场。
    面对欧美“双反”,阳光能源及时将国际销售重点调整到亚洲市场,同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夏普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阳光能源从那时起连续9年成为夏普公司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供应商,当年的组件产能从50MW扩大到1.2GW,带动了公司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和销售,使我们在行业低迷时期开工率远高于同行其他企业。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围绕中国光伏技术与产品创新,公司相继研发出N型产品、连续拉晶、快速收尾、薄片和细线化、多主栅、半片、IBC、双玻双面组件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高校共建了研发中心,公司拥有120余项专利,产品多次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我们培养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国家电投、中广核、三峡、信义等多家央企、大型上市公司合作,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加大产能和技改投入。2018年我们在锦州龙栖湾新建的创惠厂,具备1.2GW组件生产能力,配备了当时行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此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和当年见效的“阳光速度”。2019年我们又投入20台切片专机,陆续投入自动检片机、自动清洗机、自动插片机——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大技改投入,近几年间,阳光能源已真金白银投入近4亿元,这些技改投入使得公司焕发出了新的发展活力。
    我们努力实现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引发了我的深思,公司以数据应用场景需求为导向,搭建了MES系统平台,借助5G网络通道,实现生产基础数据的实时抓取,通过对生产数据池深度分析,深挖生产环节的短板,提升生产管理效率。这标志着我们向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迈向了更坚实的一步。
    作为青年企业家,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要有远大理想。做好管理就要深入一线,就要与管理团队拧成一股绳,就要与客户、供应商共成长。不亲身经历单晶炉前的高温考验,就成不了真正的光伏人。建设百年企业,是父辈创业人的理想信念,更是我不懈努力的目标。
    在如今的“双碳”背景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已经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我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一定少不了光伏行业,少不了“光伏强国”梦,我愿做“光伏强国”的追梦人。
    (作者系辽宁省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