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百年老店的秘笈

作者: ■晁罡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四十余年,并以两到三倍的速度取得了许多西方国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家族企业为容纳就业、创造经济价值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许多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年事已高,因此,如何进行代际传承,进而实现基业长青,是他们面临的重大而又迫切的现实课题。如今,赫尔穆特·科尔曼教授和苏明月教授共同撰写的《长期主义生存法则: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书,虽然研究对象主要为德国的家族企业,但书中富有洞察力的思考和令人信服的证据,仍为中国企业家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
    中国家族企业常常存在资金困难,因此不少家族企业期望获得更多的融资,特别是能够上市,但是这种做法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在逐利资本的推动下而变得难以控制,而且可能让企业家们忘记了自己创业的初心和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即成为一个尽可能长寿且富有创业精神的组织,而非仅仅成功实现价值最大化。德国的家族企业绝大部分是家族所有的独资企业,而非上市公司,但其寿命却远高于上市公司,因为企业上市未必使企业寿命延长,而且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公司治理方面,中国有成功采用身股制的家族企业,其具体做法与德国家族企业虽不尽相同,但审慎对待企业上市,追求稳健可控、战略独立性和企业永续之精神却是一致的,股权激励让家族企业里作为所有者的经理人乃至员工天然拥有了长期主义导向心态;相反,上市公司的股东很可能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也是短期导向的。
    家族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亦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许多中国家族企业在第一代掌门人的引领下获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一家企业只有在能够成功应对经济衰退、重大技术革新和产业调整等“磨难”,才能真正成熟起来。德国家族企业的经验表明,只有拥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有耐心”的资本,家族企业才能“永续幸福”,利润合理才能生意兴隆,低速增长才是长寿之道。
    有关资料显示,家族企业从第一代成功传承给第二代的概率仅为30%,第二代传承给第三代的概率还不到15%。而在职业生涯的多次筛选中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虽然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但他们未必能够真正接受来自家族的战略指示,并将自己的终身职业生涯与这个家族企业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仅有40余年,因此中国家族企业在这个方面的经验明显不足,当第一代创业者即将隐退,无论是将家业传承给家族成员或是委托给职业经理人,均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德国不仅有大量长寿的家族企业,且拥有丰富的传承经验,即候选人长期任职的意愿至关重要;相比而言,家族内部的候选人更具有长远的自我定位,更乐意避免那些危及企业生存的重大交易。
    从公司治理到代际传承,从商业模式到技术革新,本书贯穿着一个重要的精神即“长期主义”,而“长期主义”对于企业成为百年老店至关重要。对于众多企业家而言,虽然利润丰厚、做大做强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长期、稳健、永续地经营,最终缔造出百年老店,才是他们心底的真正梦想。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德】赫尔穆特·科尔曼
【德】苏明月著
《家族企业》杂志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