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个覆盖”夯实“小个专”党建新局面

作者: ■姚国峰

    扎实推进“两个覆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工作,是筑牢党在“小个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组织基础的重要手段,也是着眼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延伸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导触角的有效途径,更是以首善标准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政治考量,责无旁贷,必须要始终抓紧抓好。
    近几年,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抓好“两个覆盖”工作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并针对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规模、行业布局、党员基础等情况,探索出了“四建”方式,最终实现了覆盖。
    第一,加强指导单独建。对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小个专”,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协同街道组织部门指导其搞好支部选举建立工作,并按照“非公党建示范点”的标准要求落实好相关制度。以展览路市场所为例,该所目前有党员的“小个专”共128户(其中小微企业114户,个体户14户),党员共291名。这128户“小个专”中,已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有10户。
    第二,就近就便联合建。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抓好楼宇内“小个专”联合支部的建立完善。主要是充分发挥楼宇“非公党建工作站”的作用,结合楼宇商户党员相对集中、便于组织、便于管理的特点,积极与楼宇物业搞好协调,为“两个覆盖”提供支持。同时,引导督促“小个专”党员自觉加入楼宇物业党组织。
    第三,社区托底挂靠建。按照“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原则,对零星分散的“小个专”党员,积极赢得街道社区的支持,把零星分散党员纳入“小个专”所在社区管理,并加强日常管理教育。
    第四,主管主抓跟进建。对新开企业或在日常检查核查“小个专”中有新入职党员的,在该党员未纳入组织管理之前,市场所采取指派专人担任党建指导员的办法指导“小个专”党员开展各项党建活动,指导督促“小个专”建立支部或挂靠社区,最终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尽管近几年抓非公党建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但从实践推行过程中,也还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思想认识程度还不够到位。有的干部认为业务工作太过繁忙,至于覆盖工作,那是地方党委的事,是单位党建的事,是党务干部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还比较突出,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不足。
    相应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小个专”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企业参加活动热情度不高。针对“小个专”党员“日常流动大、素质差异大、覆盖难度大、活动形式单”的问题还未形成有效的制度机制,对任务、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覆盖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一方面,时效性差。没有约束性要求,政府部门也没有实质核查,造成覆盖工作的迟滞和党员身份漏统计、漏覆盖;另一方面,效果不突出。不同于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的支部,组织关系挂靠社区的“小个专”党员,企业往往经营规模更加微小,员工大多就是党员一人,也影响了覆盖的效果。
    坚持“党建引领”,抓好“小个专”“两个覆盖”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扎实做好具有“首善标准、红墙意识”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点是做好三项工作:
    第一,加强引导。局、所两级党组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各级关于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文件、讨论交流、实地检查、定期督导、奖惩挂钩等形式强化各级对“两个覆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各级真正把“两个覆盖”工作当成政治任务来对待和推行。
    第二,搞好培训。针对专职党务干部和基层从事非公党建干部开展“两个覆盖”素质能力薄弱的问题,将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座谈交流、典型引路、以老带新等措施,细致地搞好业务培训,逐步解决“不懂不会”的问题。
    第三,挖掘资源。通过采取搭建“党建联盟平台”的形式,引导他们主动根据各自比较优势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活动场地、学习资料、专题讲座、咨询服务、影视广播、红色景点等党建资源,以及党建人才指导、工作机制完善、交流平台搭建等服务,有效提升覆盖质量,切实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