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国内旅游市场回暖
我国现存国内旅游相关企业超10万家
作者:
■李伟
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0.91亿,下降16.6%;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3.64亿,下降35.4%。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0.94万亿元,下降26.7%;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23万亿元,下降33.8%。
在度过了二季度的一波疫情反扑后,国内旅游市场自6月下旬开始加速回暖,其中尤以海南地区的复苏最为强劲,原本被认为处在旅游淡季的三亚更被炒成了旺季。那么,国内旅游相关企业发展如何呢?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国内旅游相关企业10.45万家。2019年是我国新增国内旅游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2019年新增3.28万家,同比增长29.59%。2020年新增1.06万家,同比减少67.58%。2021年新增0.49万家,同比减少53.96%。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以9273家国内旅游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河北、山东分别有8050家、6983家,排名前三。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以5099家国内旅游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其次是北京、成都等。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国内旅游相关企业10.45万家。2019年是我国新增国内旅游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2017年我国新增国内旅游相关企业2.21万家,同比增长7.00%。2018年新增2.53万家,同比增长14.55%。2019年新增3.28万家,同比增长29.59%。2020年新增1.06万家,同比减少67.58%。2021年新增0.49万家,同比减少53.96%。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以9273家国内旅游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河北、山东分别有8050家、6983家国内旅游相关企业,排名前三。此后依次为江苏、四川、湖南、湖北等。
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以5099家国内旅游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北京、成都分别有国内旅游相关企业4288家、2708家,位居前三。此后依次为长沙、石家庄、武汉等。
随着旅游业逐步恢复,为进一步对文旅行业的恢复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人民银行推出六项工作措施。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的要求,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发挥金融管理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各方合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通知》强调,要切实改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稳定从业人员队伍;同时强调,央行及其分支机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多措并举促进文旅行业恢复发展。
《通知》提出六项具体工作措施,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要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降低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提出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文旅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
在降低文旅企业融资成本方面,《通知》鼓励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托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贴息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降低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成本中的作用。”而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则要求“利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相关政策,完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服务的定价、风险转移及分担等机制。”
第二,《通知》提出进一步拓宽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发行债券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改善对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征信服务。
《通知》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等要利用好已建立的‘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适度放宽信息披露制式要求。”
此外,《通知》还鼓励各地与各文旅子行业探索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并支持各地根据当地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资产特性等盘活企业资产,“金融机构要做好相应金融服务工作。”
对于文旅行业从业人员,《通知》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相关信息,根据贷款人申请,“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并依据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第三,《通知》指出,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并完善对文旅企业的信贷供给体系。一方面,由各级文旅行政部门制定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企业名单,并且为落实各项金融支持政策提供保障服务,《通知》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发起成立行业纾困基金。
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会同上述部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与名单中的企业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新发放贷款、展期或续贷等方式,积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优化对文旅企业的信贷管理体系,提高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创新信贷产品,开展文化产品、景区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丰富文化和旅游企业信贷融资工具。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最后《通知》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切实做好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图)我国国内旅游相关企业区域分布TOP10
(单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