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二二二一"助企服务机制

山东五莲县力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李兵

    “今天,让县内5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中间前排就座,就是重申政企活动‘以企业为尊’,让企业家站‘C位’,让他们更有底气和信心。”近日,在山东省五莲县“红色服务专员、助企绿色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五莲县委书记武光锋这样说。
    今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强县、科技强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建设现代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深入开展“转作风、强担当、创一流”活动,提出“二二二一”强企惠企举措,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助推企业在“锦绣五莲”建设中当好生力军,为全省“走在前、开新局”贡献一域之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立“两支队伍”
    一是设立“红色服务专员”。按照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熟悉党建工作的标准,选拔50名机关干部到企业担任“红色服务专员”,每月在企业服务时间不少于20天。当好“宣讲员”,抓引导促宣传。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落实党的强企惠企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当好“指导员”,抓组织促提升。指导建立健全党组织,加强产业链党建,培育特色亮点,创新党建品牌。当好“组织员”,抓党员促示范。指导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党员,开展党员“三亮三比”,在高质量完成企业任务中当好示范表率。当好“管理员”,抓队伍促活力。实施党建带群建,协调职工与企业关系,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当好“联络员”,抓服务促发展;二是成立“党员流动服务队”。县级领导干部牵头成立企业党员流动服务队,实行半脱产,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服务队活动,遇紧急情况随叫随到。建立“有需必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服务机制,推广惠企政策,帮助争取上级各类扶持。服务企业发展,做好参谋助手,主动帮助协调职能部门和各类资源,引导开拓创新,持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推出“两个企业日”
    一是“企业宁静日”。每月1日至20日,除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特殊原因,不到企业开展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检查活动。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入企执法部门提前备案,检查人员应两人及以上,并主动出示备案表和行政执法证件。严格涉企检查频次,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进行检查,一般每年只安排一次。落实有条件的“首违不罚”,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二是“企业家接待日”。每月18日,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市北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副县长轮流主持,接待全县“四上”企业、规下企业和县级以上重点项目等负责人。实行预约接待,企业、在建项目向属地乡镇(街道)、园区提交预约申请和诉求材料,每月10日前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动诉求解决,现场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未办结的,具体承办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改进督办落实,县“两办”全程参加,跟踪督导安排事项落实,一个月内组织“回头看”。
聘请“两大参谋助手”
    一是县政府经济顾问。县政府经济顾问每期3-5人,聘期5年,根据工作需要可续聘。工作职责是对五莲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五莲县重大项目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五莲县经贸合作牵线搭桥,宣传五莲县形象,推介投资环境,介绍合作项目;应邀开展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决策咨询等活动。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从全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代表中选聘。每期10至15人,聘期两年,连续聘任一般不超过两次。“监督员”持证工作,采用明察暗访、企业座谈等方式开展监督。每季度向县营转办反馈一次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搭建“一大为企服务平台”
    依托“五莲工信”服务号开设“莲企通”APP,建立“企业诉求通道”“政策推动通道”,公开接受企业诉求,及时解决后予以反馈,接受企业满意度评价。梳理中央和省市县系列减税降费、纾困解难等政策措施,分门别类列出清单,推进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将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全县人才培训计划,用5年时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一轮高层次系统培训。定期举办“五莲工业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和专业培训机构,来五莲帮助企业家分析形势、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同步建立企业家参政议政、诉求表达和民主监督直通车制度,对损害企业利益、破坏政商环境和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五莲县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动能愈加充沛。1-5月份,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6.54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在库纳统的53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