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升级适老化服务
让老年人不再为“码”所困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亮码通行、网上挂号、乘车扫码……疫情以来,出行、消费、就医乃至防疫等生活方方面面都需用到智能手机,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对于不少老年人仍是不小的挑战。
对此,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打出适老化服务组合拳,切实帮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助力老年人缩小数字鸿沟,尤其在防疫适老化服务方面各地均有改进创新。
各地打出防疫适老化服务组合拳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适老化服务供给的条例及活动,如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健康码”,便利老年人通行。
各地都积极行动,不断推出、更迭适老化服务措施。
5月底,杭州场所码升级版“帮扫”功能正式上线,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携带身份证、市民卡或打印纸质健康码,可让防疫工作人员、随行亲人或热心路人帮扫场所码。据有关统计显示,杭州市内的场所码,一天的使用量超过2000万次,帮扫功能上线后日均使用量超过6万次,尽管占比仅0.3%,但意味着有6万次的老年人生活需求被“看到”、被“满足”。
4月底,山西健康码“适老版”正式上线,适老版明显增大了所有的文字字号和行间距,让文字的显示更为明显。同时,图片的尺寸也明显变大。同时,山西健康码页面还增加“老幼核酸代查”“码上健康”转码申诉等服务。
在上海,亲属可为老年人在线申请离线健康码,可将离线码保存在手机里或打印在纸上,老人在进入相关公共场所的时候,工作人员可用手机反向来扫离线码/纸质码,来查看健康状况,包括核酸阴性报告、随申码等,并在核对身份证后,进行手工登记。
随着各地离线码功能的推出,不少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代老人打印离线码功能”。例如上海市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a栋一层的大厅里,就能申领卡制版离线“随申码”,约一张银行卡大小,可供老年人粘贴至钱包、交通卡、上衣等位置,方便携带且不易丢失。
不再为“码”所困,防疫适老化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出门难的问题。
加快填平“数字鸿沟”需汇聚合力
适老化服务是一项需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工作。为了帮助老年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字生活,防疫适老化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从代领健康码,到反向扫码,再到机具打卡。记者了解到,深圳、海南、浙江衢州等地正在不同范围内,试点投放电子数字哨兵机具,可通过人脸识别、刷身份证、刷健康码等功能实现核验,方便快速通行。
服务再升级,是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不再因“码”受困。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的老人比例达到69.7%。也就是说,还有约30.3%的老年人仍受困于展码,占到7999.2万人。
对于这30.3%老年人,调查显示,不少老人对什么是离线码、如何求助他人帮扫等功能不了解,数字化时代在他们面前筑起了一道屏障。
真正消除数字鸿沟,还需要“技术﹢终端﹢服务”组合发力。有专家指出,硬件问题很容易解决,服务支撑等软件问题是难点,如何鼓励社会各界加强线下服务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关键,并且需要持之以恒。
一方面,以支付宝为代表的APP正在不断更新防疫适老化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在投入为老人服务、教老年人申请下载离线码等。例如,上海“00后”大学生,手绘离线码教学示意图,自发到社区里进行宣传;山东七旬老人画漫画教老年人扫码、展码,帮助更多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今年是切实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3年工作任务收官之年,加快填平“数字鸿沟”的速度,要体现关爱老人的温度。
中国社科院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鹏教授指出,防疫适老化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发力,政府聚焦和解决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互联网企业以技术注入温暖力量,社会给予持续性关注与帮助,弥合“数字鸿沟”让防疫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