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会员真正得实惠

——记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城南商会党支部书记张洪玉

作者: ■本报记者靳生通讯员丁庆喜

    淮畔明珠——蚌埠,古乃采珠之地,又称珠城。在秀美宜人的城南,有一个全国“四好”商会——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工商联直属的城南商会。记者了解到,蚌埠市蚌山区城南商会(简称:城南商会)是一个以小微商贸企业为主体的基层商会,在支部书记张洪玉的带领下,在党建促会建上创新探索,成为安徽省基层商会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红色教育中铭初心
    “让党旗在城南商会高高飘扬。”张洪玉总是这样坚定地说。他经常提醒支部成员:“初心使命,不是喊出来的,是我们身体力行干出来的;理想信念,不是停在口头上的,是红色基因根植于心的。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名支委,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张洪玉为了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把经营多年的企业交给了孩子,由一名企业家转化成专职商会会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时刻,他总是带头冲在抗疫一线、抗洪前沿、危险前头,用他的执着、奉献、苦干躬行着共产党员的内涵,引领着班子成员,感召着每一个党员,温暖着每一名会员。大家从他身上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关心、组织的力量和商会的温暖。
    张洪玉真诚地说:“我们要用红色基因教育,让大家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为了推动党史学习常态化,城南商会党支部先后组织会员赴红色革命老区等几十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爱党爱国革命传统教育。大家聆听着一个个革命先辈生动感人的故事,在热血澎湃中,铭记初心;在发展对比中,牢记使命;在诤诤事实中,让每一个会员由衷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感召力。
    在新举措中聚人气
    俗话说:“小鱼小虾,一片散沙。”要把一些“小”老板凝聚在一起,真的不容易。
    2018年,在张洪玉的大力倡导下,城南商会推行“会内消费”新举措,探索“抱团取暖、合作发展、互帮互助、互惠共赢”新路子,按照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需求,成立合作联盟,形成产业集群。产品和商品互购互用,一家有事,大家一起上。四年来,会内消费超1.5亿多元,真心实意帮助会员企业能生存、会发展、稳增长,营造了商会抱团发展的新格局。张洪玉还带领商会开展了“亲友消费”“会会消费”举措,将“会内消费”外延不断扩大,为会员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在这一举措中,会员们尝到了合作的甜头和大家庭的幸福。
    在为企服务中促发展
    张洪玉坦诚地说:“不给企业服务好,没有一个跟你跑;不让会员得实惠,会长就是活受罪。”张洪玉服务企业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搭建银企服务平台,让“鱼”有水喝。他带领商会积极与多家银行举办银企对接会,深入探索“商会+银行”合作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疫情以来共向会员企业授信贷款8000多万元,为企业融资排忧解难,把相关金融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了会员身上。
    搭建法治服务平台,让企业平安。张洪玉总是把“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挂在嘴边。他主动和公、检、法、司结对联手开展活动,签订合作协议,送法进企业,让企业家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会员感动地说:“法治就是我们的护身符。”
    搭建商会调解平台,让企业无忧。张洪玉幽默地讲:“会长要有婆婆嘴,还要长个红娘腿。”谁家企业有了问题和纠纷,他总是第一时间上门,真心调解,真诚化解,真情和解。
    在奉献社会中展形象
    张洪玉常说:“不给社会做贡献,商会价值没体现;关键时候看党员,党建引领靠奉献。”张洪玉积极引导全体会员弘扬传统美德,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疫情防控期间,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会员全力参与抗击疫情战斗,积极捐款捐物,筹措防疫急需物资,在很短时间内,捐款捐物金额达80余万元,65名志愿者每天4人4小时守护在一线,坚守了68天,被全国工商联授予“全国抗疫先进商会组织”。
    在“双招双引”和“万企帮万村”工作中,张洪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得到省市表彰。张洪玉现在虽然还算不上一个“大”企业家,资金不多,但他始终坚持带头做公益,组织商会每年都开展春节送温暖、夏日送清凉、六月助力高考学子送考、“八一”拥军优属、“同心共建文明城”等公益活动,商会全年捐助金额都在200万元以上。张洪玉自信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公益活动,带动更多的民营经济人士加入到回报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活动中来,更好地凝心聚力、发挥作用、展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