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杨浦区沿江而立,已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聚集在洋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达8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973家。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单位上海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优势本位,运用科技战“疫”在一线,志愿行动,服务社区,“捐物捐力捐智”。
先进技术 维护“三大法宝”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优刻得,联合三大运营商,及其他合作机构共同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这项行程查询服务。
今年3月,伴随着上海新一轮的疫情,通信行程卡访问量直线上升,日均峰值则高达3.04亿次。在封控期间,UCloud优刻得内部紧急调动多个部门,20多名封闭在公司的技术人员与封控在家的项目同事联合奋战,进行技术保障和扩容支持,根据多年云服务运维及运营经验,主动摸索业务场景,分析业务瓶颈,诊断业务问题;并通过性能调优、即时扩展等措施,有效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为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目前,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已经累计被查询调用470多亿次。
此外,小程序“健康云”在本轮疫情发生后,也超负荷承载了巨大的职能,单日核酸登记量飙升到平时20倍以上。优刻得主动向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汇报,组织技术骨干赶赴“健康云”承建单位与相关负责人和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协助承建单位分析查找系统隐患,提出系统架构优化以及容灾方面工作的建议。经过多次现场问题排查、交流沟通、分析反馈,对“健康云”后期的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数字哨兵”承载着社区、商超、医院等人口聚集场所的守门员指责,响应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要求,优刻得AI团队加班加点进行产品研发和算法升级,仅仅72个小时,就完成了新一代“数字哨兵”产品迭代升级,实现健康码、核酸码、抗原码、疫苗码一站式核验。
4月13日上海大雨,气温骤降10度。优刻得AI工程师张贇接到通知,要去上海市杨浦区机关服务中心部署“数字哨兵”。张贇与另一位同事戴金征集结,在公司进行设备调试和测试。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们驱车赶往上海市杨浦区机关服务中心进行现场部署。当他们赶到杨浦区机关服务中心时,雨下得更大了。虽然有闸口的屋檐挡雨,但在部署过程中,他们还是湿透了衣背。三个多小时以后,部署终于完成。现场门卫试用手机健康码进行扫码,不到一秒钟就显示出核酸码、抗原码,操作非常简便。
温情传递 投身志愿服务
“沪帮互助”线上志愿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它是由优刻得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共同开发,一方面,帮助在平台上求助的社区或居民,提供物资调配、寻医问药、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另外一方面,链接各类民间志愿组织,精准对接社会资源与居民需求,缓解防控部门的集中压力。
与此同时,优刻得数十名党员和员工也迅速投入到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当中。
数据部门的朝坤已连续在社区服务了十多天,为居民组织核酸、发放抗原、搬运物资。他说:“疫情当前,党员要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我们的工作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每一次逆行都是精神和力量所在。”
供应链部门颜杰所在的小区楼龄比较老、没有电梯、居民也是老人居多,很多事情必须上门服务。4月12日上海气温高达33度,颜杰与志愿者们连续6小时,累计爬了100余层楼,挨家挨户发放抗原。颜杰说:“党员就是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自觉放弃个人利益,追求大众福祉。”
品牌部王婷所在的小区,是有4200多人规模的老龄化小区。由于居委会工作人员因发现阳性被全部隔离,王婷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楼组长,除了楼组的各项抗疫工作,还与其他志愿者发起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制定核酸检验、物资团购、防疫消杀等各项规则。
精准对接 社区保供急先锋
上海市宁武社区共有2个居民小区,总计3700多人,老龄化程度达到35%以上。自从4月疫情暴发,小区采取封控措施以来,很多老年人因为不会用手机抢菜、而居民自发的团购又数量不足等原因,面临着生活物资的困难。虽然居委会也努力进行协调和帮助,但毕竟人手和精力有限,同时还要进行核酸检验、团购消杀、垃圾清运等繁重的抗疫工作,一时间也难以及时、全面地覆盖。
4月20日,满载着优刻得生活物资的运输车到达上海市杨浦区大桥街道的宁武社区,车上是为宁武社区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捐赠的价值3万元的蔬菜、鸡蛋等生活物资。
优刻得积极贯彻关于结对帮扶保供工作和部署,深切关注社区的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难题,与社区共抗疫情、守望相助。结对当日即紧急联系多方防疫物资保供渠道,解决社区的“燃眉之急”。此次捐赠的“企业对接社区爱心大礼包”,产品采购自上海浦东的农业合作社,每份含时令蔬菜6斤,玉菇甜瓜11斤、鸡蛋5斤等。
优刻得的工程师同时赶赴现场,手把手教会居委会和志愿者如何使用这两台“数字哨兵”,它们将护卫疫情期间和以后宁武小区出入口的防疫安全。据了解,目前已有数百套设备为上海地区20多家政企单位服务,实现智能化精准化防疫。